那麽多年的同窗又岂会没有感情?
想当初一起捉弄杨廷和……
现在思及,都不禁会心一笑。
朱厚照对王守仁的感情还是深的,且王守仁又与李青交情莫逆,正所谓:近朱者赤,爱屋及乌……
对王守仁,朱厚照始终有一层滤镜。
朱厚照态度缓和下来,问:「你的意思是不让太监清丈土地丶军屯?」
王守仁摇头。
「不是?」朱厚照放松下来,他深知若让各地自查,到头来只是走个形式过场,根本没有半点效果,「还是用太监是吧?」
「可以用太监,却不能过于下放权力。」王守仁沉吟道,「问题的本质皇上已然看到,官员清丈,会出现假公济私的情况,太监清丈,则会出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妨中和一下。」
「文官太监一起?」朱厚照皱眉道,「如此,怕是根本做不了事,直接就掐起来了。」
「皇上英明。」王守仁点头,「分成两步,共同完成。」
朱厚照端起茶杯抿了口,慢条斯理道:「仔细说说。」
「清丈让太监来,不过,只让他们清丈出数目即可,重新分配权万不可交予他们手上。」王守仁说,「皇上心中有数之后,再让官员进行重新分配,但不能是地方官,可用在京的都察院御史丶六科给事中。」
顿了顿,补充:「皇上须知,太监清查出的数目,肯定是虚高的,有水分的。因此还需再让地方监察御史丶布政使丶指挥使丶巡抚……各书一份递交京师,在此期间,由京中锦衣卫监督。」
王守仁建议道:「两份名单定是出入甚大,皇上可取一个相对合理的数字作为指标,以防他们串通,嗯…,最好赶在太监出发前,先让锦衣卫出发,打一个时间差。」
「这样……能执行好吗?」朱厚照怀疑。
王守仁却笑道:「京官不比地方官,天子脚下,他们对皇权的敬畏本就大,且京官身居政治权力中枢,更看重晋升,而非钱财。
当然了,他们大概率也是会贪一些的,不过,他们不会丶不敢,为了贪钱糊弄皇帝。这麽大的事若是搞砸,惹得龙颜大怒,最轻也是罢官;可他们亦不会如太监那般:我走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同属文官体系,不会把事做绝。」
王守仁分析道:「文官虽势大,可皇上罢免一些六品以下的官员,还是能轻易做到的,且这是利民国策,皇上以此为藉口,谁也说不出正当理由反对,这个道理那些御史言官们也明白,所以……他们不敢不谨慎。」
「有道理…。」朱厚照缓缓点头,笑道:「工部主事太屈才了,不若你进都察院,做个佥都御史如何?」
「皇上想让我主持?」
「这是你提出来的谏策,自当你来主持。」朱厚照道,「这样,事后朕也能顺理成章的再度提拔。」
李青走了,至少数年之内不会回来。
这让朱厚照有种孤军奋战的孤独感。
可王守仁的回归,又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有了夥伴。
私人感情,个人能力,王守仁都非常符合这个条件。
朱厚照自然想着提拔重用。
「皇上好意,臣铭感五内,然,臣有更合适的人选。」
「李青那厮出海了,近些年回不来。」朱厚照说。
「不是他。」
「除了他还有谁?」
王守仁笑道:「此人姓杨,名慎,正德三年的头甲状元,内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他……」朱厚照倏地明悟,赞道:「妙啊,这算是把老杨也拉下了水,呵呵……儿子下场,老子必然左右为难……嗯,还得是你啊,逮着老杨头可劲儿坑。」
一时间,朱厚照又想起,当初一起捉弄杨廷和的岁月了。
他呵呵笑道:「留在京师也好,清丈土地非一日之功,整个下来最起码也得个一年,朕还真不舍得放你走。」
王守仁笑笑,道:「皇上,妥协之事……?」
「三七分帐的事可以妥协,可太监……你刚才也说了,清丈土地还是要用太监的。」朱厚照不想放弃太监这把刀。
「妥协不代表放弃,然,皇上也要做出表态才行。」
「比如……?」
「打掉几个边角料。」王守仁说,「任由宦官专权,官场风气都要败坏了。」
朱厚照呵呵:「现在就好吗?」
「可那样会更坏。」王守仁劝道,「皇上,你终究是要和臣下治理江山社稷,而不是太监。」
朱厚照叹了口气,默然道:「依你所言,八虎是有点多,打掉几个却也无伤大雅。」
「皇上圣明。」
朱厚照突然问:「你是真觉得朕圣明,还是如那群人一样,因为朕听纳了你的建议,只是一句套话?」
呃…,你这样,我很为难啊……王守仁清了清嗓子,道:「都是实话。」
「是吗?」
不是!不是行了吧?王守仁也是服了,起身拱手道:「皇上若无吩咐,容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