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捉妖> 第757章 如何不令人激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7章 如何不令人激动?(2 / 2)

“咚??”

一声钟鸣荡开,如春风拂雪,瞬间压下了笛声。那些原本癫狂的学子身子一震,眼中迷茫渐退。然而,那藏于暗处的吹笛人冷笑一声,指法加快,笛音转为尖锐刺耳,竟与钟声形成共振,反而激起更大躁动!

“不行!”姜婉儿疾呼,“单靠钟声无法完全压制,必须找到源头!”

萧景知咬牙,再度重击铜钟,同时朗声诵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他每念一句,钟声便随之震荡一次,音波层层推进。渐渐地,其他清醒的儒生也被带动,纷纷跟着吟诵《大学》《中庸》等经典篇章。声音汇聚成海,竟与正心钟共鸣,形成一道无形屏障,将邪音逐步逼退。

吹笛人脸色剧变,猛地吐出一口鲜血,手中竹笛寸寸断裂。

他踉跄后退,却被一道黑影拦住去路。

陆九渊不知何时现身,白衣胜雪,手持残笛,静静望着青年:“你是清远书院主祭之子?你父亲受贿卖国,罪有应得。你以此等方式复仇,只会让无辜者陪葬。”

青年双目赤红:“你们懂什么!他们杀了我爹,还要毁我书院名声!我要让全天下都知道,你们才是真正的妖魔!”

“那你告诉我,”陆九渊声音平静,“当你操控这些读书人互相残杀时,你和楚清河,又有何区别?”

青年浑身一颤,终于瘫倒在地,泪流满面。

骚乱平息,朝阳升起,照耀在恢复宁静的考场之上。

姜云走上高台,环视全场,沉声道:“今日之试,依旧进行。题目不变??何谓正道?”

片刻沉默后,第一位考生提笔写下:“正道者,不在经书,不在权势,而在人心不失其诚。”

第二位写道:“正道非一家之言,乃万民共守之约。”

第三位写下八个大字:“以理服人,不以力压人。”

萧景知站在角落,看着一张张答卷被收上来,嘴角浮现一丝笑意。他知道,这一场较量,尚未结束,但至少,灯火已经点亮。

午后,诏狱深处。

彭辰星披枷带锁,被押至临时设立的忏悔台前。台下坐满了五大学宫代表、朝中大臣及御史台官员。姜云亲自监审,陆九渊则隐于帷幕之后,静观其变。

彭辰星抬头望天,阳光透过铁窗洒在他脸上,竟有些温暖。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我本岭南寒门子弟,少时因才华出众被荐入儒盟,原以为可施展抱负,匡扶社稷。却不料,儒盟早已腐朽,沦为少数人操控舆论、打压异己的工具。楚清河虽死,其党羽犹存,他们借‘显圣’之名,行敛财之实,甚至勾结北狄,意图颠覆朝廷……”

他一一揭露过往阴谋,包括伪造圣谕、暗害忠良、私设刑堂等罪行,语毕,全场哗然。

岭南三宫使者当场离席抗议,却被西岭药谷与北冥剑宗联手拦下。

最终,大理寺卿宣布:待查证属实后,将依法追责相关人员,清远书院予以整顿,岭南儒门须接受朝廷监督三年。

政局为之震动。

三日后,皇帝下诏:正式确立“新政十二条”,废除儒门垄断科举之弊,增设实务策论、律法判例、民生对策三项考核内容,并允各学派推荐人才参政。同时,设立“清议院”,由民间贤达与五大学宫轮流推举代表,监督朝政得失。

消息传出,举国沸腾。

有人欢呼这是百年未有之变革,也有人痛斥此举动摇国本。但在无数普通百姓眼中,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的微光。

一个月后,南方山林。

萧景知独自来到一座无名坟茔前,放下一束野菊。碑上无字,只有梅花纹饰。

“娘,”他轻声道,“您说的道理,我正在试着去做。或许还不够好,但我没有逃避。”

身后落叶沙沙,陆九渊缓步走来,将一支玉簪轻轻插在墓前土中。“清漪姐,”他低语,“你看,孩子长大了。”

远处山风吹过,林海翻涌,仿佛回应着某种无声的誓言。

数月后,西北边陲。

一支商队穿越戈壁,其中一名老僧怀抱经匣,途中偶遇劫匪。匪首见其形貌奇特,欲加害之时,老僧忽然开口:“贫僧乃楚清河座下第七弟子,携《礼魂引》残谱而来,愿献予贵主。”

匪首大喜,将其引荐给幕后首领。

那人端坐帐中,面覆青铜面具,闻言冷笑:“终于来了……这世间最毒的不是妖,是人心中的执念。既然他们选择了‘理’,那我就用‘情’来毁它。”

火焰跳跃,映照出他手中一本漆黑古籍,封面赫然写着四个血字:

**《逆礼归心》。**

与此同时,京城某宅院内,姜云正在整理旧档,忽见一份泛黄卷宗夹着一页残纸,上面潦草写着一行小字:

>“寄魂咒未成,因其魂已碎。然其怨未灭,或可借他人之体,重生于‘至亲背叛’之时。”

他怔住,猛然想起那夜大火中,自己亲手点燃符咒时,婴儿眼中那一抹诡异的笑。

窗外,乌云蔽月,风声如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