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贫道要考大学> 第238章 勤快的人总有奖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8章 勤快的人总有奖励(1 / 2)

三人一路吵吵闹闹地回到了小区。

俩少女终于是从车上跳了下来,陈拾安将座包高度调回自己舒适的位置,骑着车,谁也不载,先去停车棚把车放好。

等过来一号楼这边的时候,温知夏和林梦秋已经在101的...

林小凡合上笔记本,手指轻轻抚过封底那行褪色的小字:“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他记得这句话是十年前一个学生写在教室黑板角落的,那天他刚结束一场情绪崩溃后的团体辅导。没人知道是谁写的,可他知道,那是一个灵魂开始愈合的印记。

窗外阳光渐盛,照在办公桌上那份《心灵守望者工程》初稿上,纸页泛着微黄的光泽,像被岁月亲吻过的旧信。他伸手将文件往里推了推,仿佛这样就能让它多停留一秒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他知道,从今天起,这本册子会离开他的手,走向千山万水??去往西北风沙里的寄宿学校,去往东南沿海打工子弟聚集的社区课堂,去往那些连心理老师都没有却依然渴望被听见的孩子们身边。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平台自动推送的一条警报:**编号#88321用户连续三天提交“想消失”关键词,定位显示为西南某县城中学,已触发一级干预机制**。

林小凡立刻点开详情。系统记录显示,这个账号名叫“雾中人”,最近七次倾诉内容全是碎片化的独白:

>“他们说笑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像个影子。”

>“昨晚我又梦到妈妈抱着别人的孩子哭。”

>“如果我不在了,会不会有人发现少了什么?”

最后一次登录时间是凌晨两点十七分,只留下一句话:“今天体育课,全班牵手做游戏,我一个人站在圈外。”

林小凡的心猛地一沉。这种被集体温柔地忽略的感觉,他曾亲身经历过。小时候因父亲早逝、母亲精神恍惚,他在班级里总是最安静的那个。老师表扬时没他,批评时也不提他,仿佛他的存在与否,都不值得引起注意。直到某天,一位实习教师在他作业本背面写下:“你写的字很稳,一定是个认真的人。”那一刻,他第一次觉得,原来沉默也能被看见。

他迅速拨通张莉电话,声音虽弱但清晰:“#88321的情况必须立即响应。联系当地教育局心理中心,安排驻校讲师上门家访,同时启动同伴支持计划??让同龄志愿者匿名回复他的树洞消息,每天至少三条温暖回应。”

“可我们现在派不出人……那边太远了。”张莉语气迟疑。

“那就远程培训本地老师!”林小凡打断她,“把苏晴的经验做成速成课件,两小时内上线。我要那个孩子明天醒来时,看到至少十条‘我也曾站过圈外’的真实故事。孤独最怕的不是痛苦,而是以为全世界只有自己在痛。”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即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好,我马上办。另外……周岩刚刚赶到办公室,说要亲自跟进这个案子。”

林小凡怔了一下。周岩,那个曾经扬言“心理咨询都是矫情玩意儿”的粗犷汉子,如今竟成了“心灵守望者”项目最铁腕的执行负责人。谁能想到,改变他的,竟是他女儿的一次自杀未遂。

那是三年前冬天的事。周岩的女儿留下一张纸条:“爸爸,我不是不争气,我只是太累了。”送医抢救后,林小凡去探望,在病房外等了整整六个小时,只为见她一面。最终,女孩隔着门缝递出一张画:一个背影蹲在地上,身后有一束光照进来,旁边写着:“你是第一个不怕我脏的人。”

自那以后,周岩变了。他不再骂下属“软弱”,而是学会了问:“你撑得住吗?”他甚至主动报名参加了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结业那天喝得酩酊大醉,抱住林小凡嚎啕大哭:“老子一辈子都在逞强,结果差点害死自己的女儿!”

想到这里,林小凡嘴角浮起一丝笑意。原来救人的从来不是理论,而是那些被真实刺穿过的心。

雨后的城市终于彻底苏醒。公交车报站声、早餐摊油锅爆响、学生们背着书包奔跑的脚步……一切喧嚣都带着生机勃勃的温度。林小凡缓缓起身,扶着墙走到洗手间,对着镜子看了看自己。脸色依旧苍白,眼窝深陷,但眼神却比前些日子亮了许多。

他用冷水洗了把脸,抬头时忽然注意到镜框边缘贴着一张极小的便利贴,字迹稚嫩:“林老师,你说过,哭不是失败。所以我昨天哭了十分钟,然后写了封信给妈妈。她回我了,说对不起。谢谢你没有嫌弃我的眼泪。”

他记起来了,这是上周来办公室做个体咨询的高一女生留下的。当时她全程低着头,说话像蚊子哼,最后临走前悄悄贴上的。他没撕下这张纸条,一直留着,就像留住某种信念的锚点。

回到桌前,他打开邮箱,开始逐一封复来自全国各地讲师的求助信。有人问如何处理学生自残后的班级氛围重建,有人请教怎样说服校长开放心语墙,还有偏远地区老师写道:“我们这里连网络都不稳定,但我还是想试试,因为班上有个孩子,已经三个月没说过一句话。”

每一封信,他都认真读完,逐字回复。哪怕只是几句建议,他也尽量写得像面对面交谈那样温和而坚定。他知道,这些老师也是孤独的守夜人,他们需要的不只是方法,更是一种确认??确认他们的坚持有意义,确认他们并不孤单。

写到第十封信时,胸口再次传来一阵钝痛,像是有人用手缓慢挤压他的心脏。他咬紧牙关,伸手去摸药瓶,却发现空了。阿亮早上走得太急,忘了补上。

他靠在椅背上,闭眼调息,努力把呼吸拉长。疼痛如潮水般起伏,但他没有呼救。他知道,此刻若倒下,不只是身体的崩塌,更是象征意义上的熄灯。而有些人,正等着这一盏灯照亮他们走出隧道的最后一段路。

不知过了多久,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影站在门口,穿着浅蓝色制服裙,手里拎着保温桶。

“林老师?”苏晴轻声唤道。

林小凡睁开眼,勉强笑了笑:“你怎么来了?培训不是还没结束?”

“我请了半小时假。”她走进来,放下保温桶,“阿亮学长发消息说您可能又忘了吃药。我顺路买了粥,还带了备用喷雾。”她说着从包里取出药瓶,“您真是……让我们这些学生操碎了心。”

林小凡接过药,低声说了句谢谢。苏晴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服下药物,又帮他倒了杯温水。

“刚才会上,我在讲‘倾听的姿态’。”她坐下来,声音很轻,“我说,真正的倾听不是坐着听,是蹲下来听。就像您当年对我做的那样。有个老教师当场哭了,说她教了三十年书,从来没想过,原来站着和蹲着,差的是整个世界的高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