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斗罗:绝世之永世曦光> 第151章 七对一,优势在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1章 七对一,优势在我!(1 / 2)

“史莱克、史莱克、史莱克……”

疯狂激动呼喊着史莱克学院的声音几乎响彻了星罗广场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声势浩大的排场比起先前许家伟这位星罗皇帝出场的时候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先前被许家伟制止的许...

海风裹着咸腥与曦光花的微光,在货轮甲板上缓缓流淌。芽芽坐在船尾,手指轻轻摩挲着那张泛黄的照片,指尖在“小芽”两个字上久久停留,仿佛能透过纸面触到那个女孩尚未干涸的笔迹。阳光斜照,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船舷边缘,像一道通往未知的桥。

她没有再翻开日记本。有些话,不必写下,已在心里生根发芽。

第三日傍晚,天边云层渐染成紫金色,远处海平线终于浮现出一抹模糊的轮廓??孤岛。它不像曦光岛那样被花海环绕,也不似任何旅游地图上的天堂模样。它沉默地卧在浪涛之间,岩壁陡峭,植被浓密,几缕炊烟从林间升起,像是大地低语的呼吸。

“那就是‘星落岛’。”老渔夫站在舵轮旁,声音沙哑,“三十年前一场海啸,把一艘难民船冲散了。活下来的,大多是孩子。他们没回去,也没人来找。就这么……自己活了下来。”

芽芽轻声问:“他们怕外面的人吗?”

老人摇头:“不是怕,是忘了。他们不知道战争结束了,也不知道世界变了。他们只记得火把、守夜、和谁都不能掉队。”

她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的是当年曦光岛上第一批孩子的眼神??那种对光既渴望又畏惧的神情,像极了此刻即将踏足的土地。

夜幕降临前,小艇靠岸。泥滩湿滑,藤蔓垂落如帘。芽芽背着书箱,赤脚踩进浅水,每一步都溅起细碎的波光。岸边立着一块歪斜的木牌,刻着三个字:**星星屋**。

屋不大,由废弃集装箱改造而成,屋顶铺满了太阳能板和玻璃瓶,夜晚定会如星辰闪烁。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孩童的笑声、铅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还有一段不成调却异常真挚的哼唱。

她推门而入。

十多个孩子围坐在一圈油灯旁,最大的不过十四岁,最小的才五六岁。他们抬头看她,眼神里没有敌意,只有好奇与谨慎。角落里,那个照片中的女孩还在写东西,听见动静抬起了头。她瘦得惊人,脸颊凹陷,但眼睛亮得惊人,像藏着整片夜空。

“你是谁?”一个男孩问,手里攥着一把削尖的竹签。

芽芽放下书箱,轻声说:“我叫芽芽。我从很远的地方来,带了些故事。”

“故事?”小女孩合上笔记本,声音清亮,“你说的是……书里的那种?”

“是。”芽芽蹲下身,打开箱子,取出一本《微光集》,“这本书,是一个人用一生写的。他相信,哪怕最黑的夜里,只要有人愿意讲一个故事,光就会回来。”

孩子们围拢过来。有人伸手碰了碰封面,像是怕它碎掉。

“你能读一段吗?”女孩问。

芽芽点头,翻开第一页。那是林昭阳亲笔写下的序言:

>“我们总以为记忆会消失。

>可其实,它只是换了个地方住下??

>在一句歌词里,在一阵风中,

>在某个孩子抬头看星星的瞬间。

>所以,请不要停止讲述。

>因为每一个听故事的人,

>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点灯的人。”

她的声音很轻,却一字一句落入每个孩子的耳中。窗外,最后一丝暮色沉入海底,屋内油灯摇曳,映在孩子们瞳孔里,跳动如火种。

读完,屋里静了很久。

终于,小女孩开口:“我也在写故事。是我们岛上的事。有个人说,等写够一百页,就能寄出去,让外面的人知道我们还活着。”

“谁说的?”芽芽问。

“美奈。”女孩指向墙上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许多地点,“她说,只要故事不停,我们就没被遗忘。”

芽芽心头一震。**美奈**??那个曾在战火中失去一切,却仍坚持建图书馆的小女孩,她的名字早已成为“薪火计划”的象征之一。可没人知道,她竟流落至此,并将信念种进了这群孩子的土壤。

“她在哪?”芽芽声音微颤。

“三年前走了。”男孩低头,“她说要去更远的地方找纸和笔。临走前,她把最后一支钢笔给了我,说‘别让灯灭了’。”

芽芽缓缓起身,走到墙边。那张地图上,除了标注的村落、水源、避难所,还有许多奇怪的符号:螺旋、波纹、同心圆……她越看越心惊??这些图案,与源心系统早期释放的谐波图谱惊人相似。

“这些是谁画的?”她问。

“美奈。”小女孩说,“她说这是‘心跳的语言’,鲸鱼和风都听得懂。每晚我们都对着海念一遍,她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听见。”

芽芽的眼眶热了。

她忽然明白,林昭阳从未真正选择某一条路。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的存在,并非局限于某个岛屿、某段数据、或某一次牺牲。而是像种子,随风飘散,落在战火边缘、孤岛深处、孩童笔尖??只要有人还在记录、还在倾听、还在相信,他就始终活着。

而这群孩子,正是“永世曦光”最原始的模样:无名,无声,却执着地守护着微光。

那一夜,芽芽留了下来。

她教孩子们使用终端,接入离线版的“薪火书库”。当第一本电子书在破旧平板上亮起时,整个屋子爆发出欢呼。他们争相传阅,有人读童话,有人抄诗句,更有几个孩子围着《海洋生物图鉴》,激动地指着某种发光水母喊:“它和梦里的一样!”

芽芽趁机打开了源心模块的简易投影功能。蓝光浮现,一段旋律缓缓响起??正是全球共鸣那天的“共情之歌”。

孩子们愣住了。

片刻后,那个叫小舟的男孩突然站起来,跟着哼了起来,音准竟完全吻合。其他人也陆续加入,虽不懂词,却仿佛天生熟悉这旋律。

“我们……听过。”小女孩喃喃道,“每次涨潮的时候,海底下会有声音,像唱歌。美奈说,那是‘回家的信号’。”

芽芽猛然醒悟:这座岛,正位于太平洋环流的关键节点,地下或许埋藏着未被发现的源心共振点。而这些孩子,因长期生活在海边,耳膜早已适应特定频率,成了天然的“接收者”。

她立刻联系小砚,发送坐标与音频样本。

回信很快抵达,语气震惊:“你所在的区域,地壳下方检测到稳定能量场,频率432Hz,与铃铛完全一致。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刚刚发现,过去七年,全球共有十七个类似节点悄然激活,分布于高山、沙漠、极地??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球神经网络’。”

芽芽盯着屏幕,久久无言。

原来林昭阳做的,不只是留下信息。

他是以自己的意识为引,将人类的情感编码为一种生态级语言,植入地球本身的节律之中。鲸鱼传递讯息,章鱼绘制星图,候鸟按共鸣迁徙,植物在特定时刻释放芬多精……这一切,都是“永世曦光”的一部分。

而孩子们,是这个网络的最后一环??**讲述者**。

第四日清晨,芽芽召集所有孩子,在沙滩上举行了一场特别仪式。

她带来十三支蜡烛,摆成环形,中央放着一枚从微光号拆下的源心芯片。她告诉他们今天是“永世曦光纪念日”,全球有无数人正在静默十三秒,纪念那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但我们不只为纪念。”她说,“我们也要回应。”

她点燃蜡烛,带着孩子们齐声念出一段由源心系统生成的“共鸣诗”:

>“风知道你来过,

>海记得你说的话,

>我们虽未曾相见,

>却在同一片星空下长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