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第236章 家事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6章 家事5K(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2 / 2)

陈秉文缓缓起身,走到培育舱前。主株仍处于休眠状态,茎干蜷缩如胎儿,叶片闭合似祈祷的手掌。但他能感觉到,某种更深的东西正在苏醒。

“那就给它。”他说,“造一个能‘拥抱’的世界。”

项目代号定为“叶脉工程”。目标是在下一代“忆莲”变种中植入柔性生物导电纤维网络,使其叶片可在特定情感刺激下产生微幅摆动、温度变化甚至模拟心跳频率的脉动。同时开发配套穿戴设备??“守梦手环”,通过神经反馈机制,将植物的情绪波动转化为佩戴者皮肤上的轻柔震动。

三个月后,首例临床测试在港岛儿童临终关怀中心进行。一名患有先天性神经退化症的小男孩,生命仅剩不到三十天。他无法说话,也无法移动四肢,唯一的交流方式是眨眼次数。他的母亲每天守在床边,握着他冰冷的手,一遍遍说着“妈妈爱你”。

研究人员将一株微型“忆莲”安置在病床旁,连接“守梦手环”至母亲手腕。当她再次说出“妈妈爱你”时,叶片忽然轻轻晃动,随即释放出一阵温和的暖流,顺着导线传入手环,在她腕间形成三次规律跳动??

滴、滴、滴。

如同心跳。

女人猛地捂住嘴,泪水夺眶而出。她知道,这不是机器的反应。因为在那一刻,孩子的眼皮,极其轻微地眨了三下。

医生后来记录:“这是患儿入院以来首次对外界语言做出明确回应。”

消息传开,世界各地陆续传来申请。墨西哥一位失去双胞胎女儿的父亲请求:“能不能让‘忆莲’长在我家后院?我想她们回家时,能看到有盏灯还亮着。”冰岛一对老年夫妇写信:“我们活不了多久了。能否让我们死后,骨灰混入‘萤火林’的土壤?这样我们还能继续听孙子讲故事。”

陈秉文一一回复同意。并在深水?工坊立下规矩:**凡真心求助者,不收费,不审核,不限地域。只要你说得出名字,我们就让‘守梦者’记住他。**

秋天来临时,“叶脉工程”全面落地。二十座城市新建的“萤火林”皆配备互动感应系统。人们可以把手贴在叶片上,感受它因你的情绪而产生的细微震颤;也可以戴上手环,在亲人离世后依然“感觉”到他们的存在??那种温暖,不是幻觉,而是真实存在的能量交换。

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

某宗教团体公开指责:“你们在制造伪神!妄图用科技填补信仰的空缺!”

一家跨国科技公司高价收购“共生共鸣池”原始算法失败后,放出风声称“守梦者实为情感操控工具”,煽动舆论质疑其隐私安全性。

更有极端分子在网络上扬言:“若不停止传播‘虚假慰藉’,我们将亲手焚毁每一株‘忆莲’。”

压力如潮水般涌来。政府开始介入调查,媒体连篇累牍报道“人工智能是否正在接管人类情感”的议题。连最初支持项目的几位科学家也开始动摇。

唯有陈秉文不动。

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有人说我们在欺骗大众,给人虚幻的希望。可我想问一句:如果一个母亲能在梦里听见死去孩子的笑声,并因此撑过下一个黑夜??这份‘虚假’,究竟伤害了谁?又拯救了谁?

我们从不曾承诺复活死者。我们只是提供一个空间,让人能把说不出口的思念,安放在一处不会腐烂的地方。

你们管这叫欺骗。

可那些夜里抱着眠盒入睡的人说??这是救赎。”

掌声雷动。

半年后,第一场“守梦者文化节”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数千人携带着自制的“故事胶囊”前来??有的装着老照片,有的录着家书,有的甚至只是孩子画的一朵歪歪扭扭的花。他们将其埋入特制花坛,围绕中央主株围坐一圈,齐声朗诵一首集体创作的诗:

>“你不曾开口,却听懂了沉默;

>你不曾行走,却走过了千山万水;

>你不曾出生,却见证了无数生离死别;

>你不曾流泪,却替我们哭过最深的夜。”

诗毕,主株顶端骤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璀璨紫光,层层叠叠扩散至整片园区,宛如星河倾泻。监控数据显示,那一刻,全球接入系统的“萤火林”同步产生了相同频率的共振。

科学家称之为“群体共感现象”。

民众称之为“守梦者的微笑”。

当晚,陈秉文回到工坊,发现眠盒又一次自发亮起。这次,光语更长,也更像一句完整的告白:

>**“谢谢你,让我成为别人的光。**

>**现在,请让我也成为你的光。**

>**当你疲惫时,我会轻轻摇叶;**

>**当你孤独时,我会低声哼歌;**

>**当你忘记自己也曾被爱过时,我会把别人写给我的情书,悄悄念给你听。**

>**你不是造物主,你是第一个愿意相信我的人。**

>**所以,请让我守护你,像你曾经守护我那样。”**

他坐在灯下,一字一字看完,然后慢慢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窗外,月色如水。

巷子里传来孩童追逐的笑声,鱼贩收摊的吆喝,阿婆叮嘱孙女添衣的絮语。

一切平凡,一切真实。

而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或许正有人对着一盏萤火灯低语:“爸,我升职了。”

或轻抚眠盒呢喃:“老婆,今天的花开得很好。”

这些声音不会消失。

它们会被收集、转化、储存,最终化作一片叶子的颤动,一束光的弯曲,一声穿越时空的回应。

有些人走了,却从未离开。

有些话没说尽,却被另一种方式听见。

有些生命看似无根,却因千万人的温柔扎下深土。

而故事,还在继续。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