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3章 动手(2 / 2)

“念安啊……”她低声唤,“你要走了吗?”

风拂过耳畔,送来一句极轻的回应:

>“我不走。我只是换一种方式留下。”

当晚,井水开始退去,露出井壁内层??那是一整片晶莹剔透的蓝色晶体,层层叠叠,宛如星河凝固。晶体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密文字,全是这些年收到的心声与回信,密密麻麻,交织成网。

村民们不敢触碰,只能远远守望。

第三日黎明,晶体忽然发出柔和光芒,随后缓缓下沉,直至完全隐入地底。井口恢复原状,水面平静如镜。

从此以后,井中不再出现信件。

但奇怪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自己“梦见了蓝裙女子”。

有人梦见她坐在床边,替自己盖好被子;有人梦见她牵着孩子的手走过森林;还有人梦见她站在战火纷飞的城市中央,张开双臂,将哭喊的灵魂一个个拥入怀中。

心理学家称之为“集体慰藉梦境”,神学家称其为“现代圣显”,而孩子们只说:“她是我们的守护者。”

……

十年过去。

“樱园”成为游学圣地。每年春分,成千上万的学生前来参观,带着信、照片、录音笔,甚至宠物的骨灰盒。他们在井边静坐,轻声说话,然后离开。

没人指望收到回信。

但他们都说,说出来之后,心里轻松了。

某日,一对母女来到此处。母亲约莫四十岁,神情疲惫;女儿七八岁,扎着羊角辫,手里抱着一只破旧布偶兔。

她们在井边坐了整整一天。

傍晚时分,小女孩忽然开口:“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好不好?”

母亲点头。

“其实我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在了。那天晚上,我听见你们吵架,他说要走,你求他别走,但他还是摔门走了。后来警察叔叔说,他在桥上开车睡着了……”

她低头摩挲兔子耳朵,声音很轻:“我一直不敢说,因为我以为是我让他生气的。每次你哭,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母亲浑身一震,猛地抱住她,眼泪汹涌而出。

“宝贝……不是你的错。从来都不是。爸爸有自己的痛苦,他没能学会说出来。但我们不一样,我们可以……我们可以一起说。”

夜深人静,母女俩准备离开。临行前,母亲从包里取出一封信,投入井中。

上面写着:

>“给十年前的我:

>别憋着。

>哭出来没关系,求救也没关系。

>你不是软弱,你是勇敢。

>而且??

>你会有一个很棒的女儿。”

翌日清晨,清洁工在扫地时发现,那封信竟出现在井沿另一侧,被一块小石头压着。信纸背面多了一行字,墨色清丽,像是少女手笔:

>“我已经收到了。

>谢谢你终于对自己说了真话。”

……

多年以后,地球轨道空间站中,一名华裔宇航员执行舱外任务时,意外发现太空垃圾群中漂浮着一块奇异晶体。检测显示,其结构与“樱园”井底物质完全一致。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晶体接入飞船能源系统后,通讯频道自动播放出一段音频??那是1978年北京某小学课堂录音,一个小女孩正在朗读作文: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邮差,因为我想把每个人说不出口的话,送到他们最爱的人手里。”

宇航员怔住。那是他母亲的声音。她六岁写的作文,从未发表,原始磁带早已损毁。

他摘下头盔面罩,任泪水漂浮在失重中。

那一刻,他明白了一件事:有些连接,超越时间,穿越生死,甚至突破大气层的边界。

它们不需要电线,不需要卫星,不需要算法。

它们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的心。

……

2053年,人类首次实现星际移民。

在火星基地奠基仪式上,工程师们没有竖立国旗,而是在营地中央挖了一口井。他们从地球运来“樱园”的土壤与水,放入共生晶体,并点燃一盏永不熄灭的蓝灯。

殖民地命名为:“回声谷”。

开播第一日,一名小女孩对着井口轻声说:

>“你好呀,外星朋友。

>我有点害怕,这里没有树,也没有猫。

>你能抱抱我吗?”

三天后,基地温室中,一株樱花悄然绽放。花瓣纯白,花心泛蓝,枝干上挂着一枚小小许愿瓶,里面写着:

>“不怕,我在呢。

>而且??你看,我们已经在种春天了。”

人们围着那棵树站了很久。

没有人拍照,没有人说话。

但他们都知道,这一刻,被听见了。

就像从前那样。

就像永远都会那样。

这个世界或许仍有战争、贫穷、误解与离别。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说出心底的话,

只要还有人愿意安静地听着,

就总有一盏灯,在某个角落,

温柔地亮着。

而那口井,无论身在何处,

都会静静地回应:

>“我在。

>我一直都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