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军机事务,许尔便宜行事,文武官员敢有违者,军法不容。】
【切望萧君谨慎用兵,十万火急,不可懈怠分毫。】
【速办,速办!】
【钦此。】
【大明弘光二年三月初四日书。】
一纸敕谕下,三月初,湖北竟爆发叛乱事。
此诏令急马奔来拓城、宁陵之地后,萧亦甚感意外。
但,毕竟这般时,皇命难为。
也堪计较江南之地于后形势,不得已,萧也只好率军南讨是矣。
遂,演武立即停止,以战待训。
旋即,萧郎拥诸将归德府内急颁军机遣令。
为按敕谕之情,解南京之危,当即是日整军提调兵马南往。
一,速着袁平一部两千精骑,先遣排头,急行军,直插南去九江地。
动作要快,先步与此处预排防御工事,以阻东犯之敌。
二,李虎臣部,着三营七千余兵,中军左先锋职,以急南奔。
三,王传武部,着一营全员三千,中军右先锋职,以急南奔。
四,黎弘生、赵应元,两部万余兵马,中军副将,压稳中阵,行军南去。
五,许继祖一部,三营七千,尽数拔营起,协铭禄中军军需后阵,南赴堪行。
六,袁平副将提拔,陈九郎、蓝七各领一队凤阳兵千人军马,暂随中军左右示下。
除此,余下归德东驻扎之凤阳旧部,需按原计,分左右两编,交管周泰、牛魁胜统带。
至此,为抗东犯左良玉号称几十万大军,萧东拼西凑,几近将个河南地腾空。
组织兵马三万之数,当日晚,星夜驰赴南奔是矣。
河南处军机军务,全权托给孙培忠统代。
培忠一部,亦需尽早向南,稀释驻军,填补各营抽调留下虚空。
唯洛阳周边之地,牛魁胜以五千余数守备,可暂互为协助是也。
正可谓是,浩荡荡,急兵南调,欲补疏漏。
急喳喳,南京慌神,盼将飞抵。
那么,话是说回。
左良玉,原旧明湖北名将是矣,缘何铁了心,这会上,要掀造反之意呢?!
此事,倘要真来细究,恐话可长也…………………
时间溯回去。
崇祯一朝,这年到十七上,国破家亡之时,实际大明王廷,还有百万之军,尽在南方。
他们分散诸省各地,军事实力强劲。
后,北地国破家亡刻,萧将携太子南赴,应天登基,国号弘光。
实则,天下分争之处,亦多北地李自成同清廷多尔衮两家而已。
无论大顺、清廷、亦或南明朝廷,此时,业均分身乏术,根本没个功夫来照管西南各省。
所以,左良玉,亦就是于此般背景之下,才愈发猖獗放肆,经短息膨胀,便有了这地方军阀,想要逐鹿中原,一展“鸿志”之心。
于是乎,经由多月累计预备,左良玉自竖大旗,打以清君侧之名,公然造反!
且是,不论其人究竟是暗通清廷建好后,才被蛊惑受许高官厚禄,才作此想。
还为本就两手预备,有念自立为王,顺势而至,将计就计,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心。
反正,事已做下,便也再无回头之箭是也。
学操已拥百万兵,顺江东去南明。
大争天时尤未晚,旌帆号旗填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