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马不停蹄地赶回之后,未作丝毫停歇,便立即率领着十几个随从风驰电掣般地朝着昌州进发。这座昌州城,相较于雍奴而言,可以说是近在咫尺。然而,尽管两者相距不远,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与相对冷清、略显破败的雍奴不同,昌州展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这里车水马龙,行人如织,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不仅如此,昌州周边的县城分布得十分紧密,彼此间的距离较近,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互为支撑的城市群。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朝代,经济繁荣的地区往往会伴随着城市的高度集中和密集发展。在如今的幽州亦是如此,昌州及其周边众多的城池宛如繁星点点,点缀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
相比之下,雍奴则显得形单影只,它地处偏远,四周尽是荒芜凄凉之景,仿佛被遗忘在了世界的角落。
当刘仁轨踏入昌州城门的那一刻,他深知此地民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难以读懂文字公告。
于是,这位经验丰富的官员果断采取措施,一方面迅速张贴出详细的告示,另一方面精心安排人手在城门口高声传唱相关内容。
这样的做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在大唐时期,人们进入城市都需要出示路引,而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们,他们手中持有的往往只是一份充满风险的临时路引。
然而,城门口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那里能够相对容易地获取钱财。对于那些流离失所的流民而言,即便身处城门口这样的地方,也依然存在着些许生计机会。
城内的达官显贵们时常需要雇佣短期工人来完成各种杂务,而他们通常会选择在城门口寻觅合适的人选。
不得不说,刘仁轨所制定的这项策略成效显着且进展得颇为顺利。当这些流民获知了雍奴愿意接纳他们之后,众人皆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几乎不提出任何苛刻要求,只求能够获得一口饭食以果腹即可。
起初,一切似乎都按照预想中的那样发展得极为顺遂,短短时间内,刘仁轨便成功招募到了三四百名流民。
正当他稍稍松了一口气时,未曾料到第二天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故——之前好不容易召集起来的流民竟然全都被当地的地主给带走了。
“主簿大人,此事着实不太对劲啊!”程大旺满脸阴云密布,神情显得异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