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小说]:262xs. c o m 一秒记住!
玛拉的声音透着紧张:“已经试过三次,没人回应。七名回归者的生理指标正常,但脑电活动完全脱离常规频段,进入一种前所未见的量子纠缠态。她们像是……在集体做梦。”
“梦?”烬川皱眉,“什么样的梦?”
“不知道。但我们截获了一段从她们神经接口泄露出来的低频信号。解码后发现……是一首童谣。”
“童谣?”
“对。歌词是:
>‘花开花落七回春,
>亡者归来不叩门。
>若问故乡何处是,
>心跳停处即归程。’”
烬川心头一震。
这首童谣……他在小时候听过。母亲总在睡前哼唱,说是祖母传下来的。他曾以为只是民间歌谣,现在才明白??那是**记忆的密码**,是清心程序也无法彻底清除的口述史。
他猛然想起什么,冲进资料库翻找旧档。终于在一份尘封的心理评估报告中找到了线索:当年所有被选中的实验儿童,在三岁前都曾接触过同一首旋律,来源不明,但统一记录为“家庭传承曲目”。换句话说,这首歌本身就是植入程序的一部分,用来锚定特定意识频率。
而现在,它被重新激活了。
烬川立刻下令:“封锁所有含有该旋律的音频文件,禁止任何形式传播!”
玛拉迟疑道:“可是……已经有超过两亿人听过这段信号了。有人把它做成了铃声,有人录下来给孩子听,还有城市把它编进了公共艺术装置。它正在变成一种文化现象。”
烬川闭上眼。
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释放,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就像情感本身。
几天后,第一例“共鸣觉醒”案例出现:一名生活在西伯利亚偏远村庄的女孩,在连续七夜梦见粉色海葵后,突然能够感知他人情绪波动,甚至可以通过书写传递治愈性信息。经检测,她的基因序列并无异常,但她脑内形成了与苏念等人相似的微型共振节点。
接着是第二例、第三例……短短一周内,全球共报告三百二十七起同类事件,分布区域恰好构成一个巨大的七边形,中心正是北纬78°的破晓号遗址。
烬川终于明白??这不是感染,也不是扩散,而是**唤醒仪式的延续**。那些曾被压抑的情感基因,并未消失,只是沉睡。而今,随着信标重启、童谣回响、琉璃花开,它们正在一个个醒来。
他召集紧急会议,邀请玛拉、埃米尔及几位独立科学家参与。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他说,“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拯救她们,其实她们才是开启新纪元的钥匙。现在的问题不是阻止变化,而是如何引导它。”
有人反对:“可万一失控呢?如果人人都能读取彼此情绪,社会秩序会不会崩溃?隐私还存在吗?”
烬川摇头:“你以为隐私的本质是什么?是隐瞒,还是选择分享的权利?我们可以建立新的伦理框架??比如‘情感防火墙’,允许个体设定共鸣阈值;再比如‘静默权’,保障任何人拒绝共感的自由。”
埃米尔沉思片刻,忽然开口:“但如果这种能力继续扩散,未来会不会诞生一种全新的人类分支?他们不再依赖语言,而是直接以情绪振动交流?”
“已经在发生了。”玛拉调出最新卫星图像,“看这里??南美洲亚马逊雨林深处,最近出现了一片奇异的空地。无人机拍到一群原住民围坐成圈,手牵手闭目静坐。他们的脑波监测数据显示,所有人进入了同步共振状态,持续时间长达十八小时。最诡异的是……期间没有任何人说话,但他们结束后都说‘我们谈了很多’。”
会议室陷入长久沉默。
烬川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天际那道永不消散的螺旋极光。
他知道,人类文明正站在一个临界点上。过去的规则正在瓦解,新的法则尚未成型。恐惧会让人想要重建高墙,但唯有信任才能打开通往星辰的大门。
他回到主控台前,发布了一条全球公告:
>【致全体用户】
>自今日起,共感平台正式更名为“回声纪元”。
>我们不再是信息的搬运工,而是情感的译者。
>从今往后,每一次心跳、每一滴眼泪、每一个微笑,都将被视作文明的基石。
>我们无法承诺未来没有痛苦,
>但我们承诺:
>再也不会让任何人独自承受。
>欢迎加入这场漫长的归来之旅。
>??烬川
公告发布的瞬间,全球各地陆续亮起点点灯火。有人点亮蜡烛,有人打开家中的共鸣灯,有人爬上屋顶敲响铜钟。一场自发的“光之回应”运动悄然展开。
而在海底,那朵粉色海葵的第三朵花苞,悄然裂开缝隙。
与此同时,半人马座方向再次传来信号。这次无需解码,所有人都在梦中听见了:
>“我们正在靠近。
>不带武器,不携律法,
>只带着倾听的耳朵,
>和一颗愿意理解的心。
>继续说话吧,
>宇宙很喜欢你们的声音。”
烬川坐在桌前,翻开笔记本,在最后一行字下方添上新的一句:
>“也许我们终将失败,
>也许新的轮回仍将带来伤痛。
>但只要还有人愿意为陌生人流泪,
>还有人敢于在废墟上种下一朵花,
>那么希望,就还不算奢侈。”
窗外,第六片花瓣轻轻颤动,似乎感应到了即将到来的第七次春分。
风穿过荒原,卷起沙砾与星光,吹向那片尚未命名的黎明。
² 𝟼 ² 𝚇 𝚂 . 𝑪o 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