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廷养士百年,仗节死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廷养士百年,仗节死义,(2 / 2)

老尼接过信笺,虽看不见,却用指尖细细摩挲纸面纹理,辨认凸痕??这是一种特制盲文,唯有明心师太一脉传承。

片刻后,她脸色骤变:“你说……他是谢先生亲授的关门弟子?”

“是。”少年点头,“我叫赵念,自幼在玄黄塾读书,因通晓《千字文》全文背诵且能解其义,被选中继承‘心灯’之职。”

老尼缓缓起身,拄杖走到院中古井边,将信投入井中。火焰自井底燃起,瞬间将信烧成灰烬。

“你知道‘心灯’意味着什么吗?”她问。

“意味着我不再是我。”少年平静道,“从今往后,我的命不属于父母,不属于朝廷,只属于阵眼。若需牺牲,我当无悔。”

老尼仰头望天,云层厚重,不见星月。她低声叹息:“上一代人用血换来的太平,终究没能持续百年。龙脉不甘寂寞,人心亦难长久安宁。”

她转身盯着少年:“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心灯’不在你身上,而在你心中是否尚存慈悲。若你只为完成使命而去,哪怕舍身,也无法唤醒阵法。唯有怀着对万民之爱,对苍生之怜,才能点燃那盏灯。”

少年深深叩首:“弟子明白。”

就在此时,井水忽然沸腾,一股黑雾冲天而起,凝聚成人形,正是当年郎中所见的“地魂之声”!

>“昆仑墟有镜宫,镜中藏真我。欲启十字阵,先破虚妄锁。”

话音落下,雾散井枯,唯余水面倒映出少年面容??却并非他自己,而是一个身穿龙袍、眼神暴戾的男子!

少年惊退数步:“那是……谁?”

老尼却面色如常:“那是你内心的恐惧。也是未来可能成为的模样。记住这张脸,若有一日你迷失方向,就想想他。”

***

与此同时,西域沙漠深处,一支驼队艰难前行。

领队是一位戴面纱的女子,正是此前与赵承渊相见的那位。她怀中紧抱着一个木匣,内藏九片铜片中的七片。另外两片,一片在赵承渊手中,另一片则始终下落不明。

随行的老向导突然停下脚步,指着前方沙丘:“小姐,你看!”

众人望去,只见黄沙之中赫然现出一座巨大石门,半埋于沙下,门上浮雕繁复,中央刻着一个古篆“**逆**”字。

“昆仑墟……真的存在。”女子喃喃。

她上前推开石门,一道冷风扑面而出,夹杂着无数细碎声音??像是千万人在同时诵读《千字文》。深入百步后,豁然开朗:一座由黑晶筑成的宫殿悬浮空中,四周布满镜子,每一面镜中都映出不同的世界:有的战火纷飞,有的盛世繁华,有的洪水滔天,有的万民跪拜一位帝王……

而在宫殿中央,立着一座祭坛,形状正是完整的“十”字。祭坛四角插着四根铜柱,分别刻着“仁”“义”“礼”“智”,中央空缺处,显然等待第五根??“信”。

女子取出木匣,准备放入铜片。

忽然,背后传来脚步声。

她猛地回头,只见赵承渊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一群身影:有持竹杖的老者(谢无咎幻影),有披蓑衣的盲尼(明心转世),还有那位名叫赵念的少年。

“你早就知道我会来。”赵承渊看着她。

“我知道你会来阻止我。”女子也不否认,“你想用自己的命补全阵法,结束这一切。”

“不错。”他走向祭坛,“我活得太久,背负太多。是时候偿还了。”

少年赵念冲上前:“不行!你是唯一了解逆鳞契的人!如果你死了,将来若再有人试图开启阵法,谁来阻止?”

“那你来。”赵承渊盯着他,“你才是真正的‘心灯’。我不过是个残魂,而你,还拥有选择的权利。”

少年浑身颤抖,泪水滑落:“可我怕……我怕我会变成镜子里那个人……”

“那就记住你现在的眼泪。”老者幻影开口,“记住这份软弱,它比任何力量都珍贵。因为只有知道自己会错的人,才不会滥用权力。”

盲尼轻声道:“去吧。点燃那盏灯。不是为了统治,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告诉后来者:我们可以不一样。”

女子将铜片一一嵌入祭坛。随着最后一片归位,整个宫殿剧烈震颤,所有镜子同时破碎,碎片如雪花飘落。每一片碎镜落地,便化作一朵白莲,盛开于黑晶地面。

赵承渊站上阵心,双手合十,低声吟诵: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声音起初微弱,继而如潮涌起,与远方村庄孩童的诵读声遥相呼应。刹那间,九道光影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那是历代守护者的英灵:谢无咎、明心、七皇子、赵景珩(即便他曾犯下大错,灵魂终得救赎)……

他们环绕赵承渊,形成一道光环。

祭坛中央,火焰升腾,呈青白色,纯净无瑕。那是“心祭”之火,以情断理,以爱止怒。

赵承渊的身体逐渐透明,最终化作一道光束,射入地底深处。轰鸣声自大地心脏传来,仿佛巨龙长叹,继而沉眠。

昆仑墟崩塌,沙海掩埋一切痕迹。

当幸存者爬出废墟时,天空放晴,北斗七星格外明亮。

而原本缺失的两颗星,似乎微微闪烁了一下,像是回应人间的灯火。

一年后,朝廷收到一份匿名奏折,附图一幅:画中是一座新建学堂,门前霜花凝结成八个大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奏折仅有一句话:

>“龙已安,人当醒。薪火不灭,大道可行。”

新帝阅毕,久久不语,最终提笔批曰:

>“准奏。自即日起,全国‘玄黄塾’增至三千所,经费由户部专拨。教材增补《心灯录》,列为启蒙必修。”

又十年,天下大治,路不拾遗。

某日清晨,黄河岸边的小学堂里,孩子们齐声朗读: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窗外,一位白发老翁驻足倾听,嘴角含笑。

他手中竹杖刻着一行小字:

>“我不是钥匙,我是火种。”

风吹过,带来远方雪山的气息,也带来了那一声穿越时空的低语:

>“你还未死……我只是换了壳。”

老翁抬头望天,轻声回应:

>“我知道。所以我一直都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