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嫡明> 第二百二十章 重建大唐受降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章 重建大唐受降城(1 / 2)

宋理宗宝庆三年,成吉思汗铁木真死于西夏王妃之口。

为了报复,蒙古军队屠西夏,党项人被杀百万,几乎被灭族。

铁木真有两座陵墓,一是安葬遗体的秘密真冢。一是安葬衣冠,遗物的衣冠冢,也是铁木真生前居住的汗帐“白宫”。

真冢是保密的,也就无法大祭。所以衣冠冢反而成为寝庙所在,四时用最高规格祭祀,被称为“总神?”。

八白室三次迁移。一百多年前迁到阴山下、黄河边的河套草原,一直被套部蒙古看守。

这个衣冠冢,就是在蒙古世界大名鼎鼎的“八白室”,也叫白宫。

八白室是八座白色的古老大帐。最中间的一座大帐,就是铁木真衣冠冢所在,也就是“成吉思汗灵堂”。

蒙古人相信,成吉思汗的灵魂,就栖息的八白室,保佑着蒙古人。这里,是蒙古人的圣地。

朱寅和戚继光到了八白室,发现八白室被一个巨大的围墙保护着,最先看到是一对对石像生。

显然,这是蒙古人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之后的产物。

进入陵园,又看到一个高大的敖包,敖包用青色的巨石堆砌,周围却是一个个的藏式转经筒。

这又是受到吐蕃密宗的影响了。

绕过敖包,就是八座大帐篷,最中间那座帐篷高达三丈,直径足有五丈,犹如一座宫殿。

这所谓的“白宫”,也是成吉思汗生前居住的大帐。

当年,铁木真西征之时,用二十二头牛拉着自己的汗帐。那二十二头拉着的大帐,应该就是这个“白宫”了。

时间过去了三百多年,这羊毛做成的白色大帐早就变成了灰黑色,形成了厚重的包浆。

也亏得铁木真的金帐制造精良,用了一寸多厚的毛毡,否则三百多年下来,早就成了破烂。

朱寅进入白宫,首先闻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气息。但见里面点着一盏盏长明灯,以北斗七星的位置摆放。

大帐最中间,是一个一丈多高的神龛,里面供奉着一个白石神像,正是铁木真的形象。

神位上的蒙古文写着:蒙古共主、万王之王、苍天之下的征服者、大蒙古国的创造者、大元太祖皇帝、成吉思汗之神位。

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写的是:“成吉思汗的神魂永世不灭,他是天空,是大海,是草原,是太阳,是月亮,是星辰,是婴儿,是青草,是大雪,是风暴,是雷电。他无所不在...”

神龛之下,又是铁木真的虎皮王座,两边的木架上,挂着他的裘衣、长袍、毡帽、盔甲、蹀躞带等物。

另一排架子上,挂着佩刀、弓箭等物。

还有成吉思汗的苏鲁锭大纛。

又有一口棺材般的木箱子,里面全部是身前遗物。酒壶、地图、餐刀、拐杖、金印、《道德经》、八卦罗盘、扳指等等。

朱寅看着这些三百多年的古物,不禁有点感慨。

铁木真,这个疑似刘邦后裔的草原男人,一生中拥有太多的传奇。可是蒙古人不知道,汉人也不知道,他的父系血脉很可能出自汉高祖。

“铁木真,成吉思汗。”朱寅说话了,“你想不到吧,会有汉人来到你的灵堂,察看你的衣冠遗物。”

少年身姿秀越,语气清幽,好像一个忽然从长明灯中孕生出来的精灵,不似凡尘中人。

“从今以后,你的八白室,就在大明的掌控之中。不管你的祖先是夷狄还是汉人,你都将置身于汉土,无论你愿不愿意。”

“臣服的蒙古人将会是大明的子民,而与大明为敌的蒙古人,会被无情的铲除。你如果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蒙古人...顺应天命!”

“成吉思汗,蒙古人称雄草原的时代即将过去,善歌善舞将是他们最好的归宿,这是历史大势,谁也改变不了,你也不能。”

朱寅走出几步,忽然回头道:“大明会保留你的衣冠冢,这是大明的气度,也是蒙古人的福气。”

戚继光看着铁木真的神像,目光冷漠。

他很想一把火,烧了这个八白室。可为了安抚投降的蒙古人,他知道不能这么做。

戚继光忽然微微一笑,苍老浑厚的声音回荡在古老的大帐:

“铁木真,你是蒙古人的大英雄。可是你应该知道,那也是你运气好。你没有遇见汉家真正的明君良臣,否则你的下场,未必就比颉利可汗更好。”

说完了这句话,戚继光就离开了大帐。

朱寅回到军中,随即下令不得损毁八白室,遵守了对蒙古人的承诺。

三天后,所有战利品都统计出来了。

光是金帐城,就俘虏老弱妇孺三万八千余人,缴获牲口十五万余头,解救板升庄园的汉人奴隶两万六千余人。

除此之外,还缴获黄金八万四千多两,白银一百二十四万两,还有大量粮食、布匹等财物。

朱寅下令拨出一批粮食,作为明军的军粮,以及蒙古俘虏的口粮。其余的财物,全部造册登记。

虽然缴获很大,但这缴获是朝廷的,可不是他朱寅的。

甚至,朱寅都不能擅自用这些缴获赏赐将士。因为赏赐将士也必须请旨,需要朝命。当然也是朝廷和皇帝的名义赏赐。

可是凡事都可变通,朱寅以提前发放军饷为名,满额发放了三个月的战时军饷,一下子散出去了二十万两银子。

这日,朱寅和众人商议缴获之事,就有人建议,将所有缴获的牲口,皮货,全部卖给宁夏的商人,换成银子上交国库。

否则的话,这么多牛羊马驼需要吃草,只能在草原上放养,又无法长途跋涉的带回京师,怎么处理呢?

朱寅说道:“蒙古人靠牛羊生活,我们要是拿走了他们所有的牛羊,他们就会饿死。作为王师,我们不能这么做。还有很多蒙古部落看着我们。”

“依我说,牛羊应该平均分给他们,从此套部蒙古没有贫富之分。不过,牧场是商人们租的,他们放牧用的是商人的牧场,就必须将皮毛、肉奶、马骡等物,平价卖给牧场的商人,不得卖给外地的客商。”

“如此一来,蒙古俘虏有活路,可以继续放牧。商人们有利可图,朝廷能从牧场抽取赋税,就是一举三得。”

戚继光笑道:“抚军这个法子好得很,可谓面面俱到,老夫完全赞成。几万蒙古俘虏也不能苛待,不然以后就不好办了。”

就是郝运来,郑国望,也挑不出毛病。朱寅的法子,的确是稳妥之举。

可是他们不知道,朱寅口中的商人,主要就是宁采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