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嫡明> 第二百五十八章 “如此肺腑,当真骇人听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八章 “如此肺腑,当真骇人听闻(2 / 2)

“孙羽侯!”兵科都给事中蔡汝贤忍不住喝道,“这是大朝会,只是朝贺礼仪!你为何不上奏!却要当廷面参!”

他是兵科都给事中,正是孙羽侯的直接上司,在百官侧目的情况下,当然要表个态。

孙羽侯手捧弹章,高声道:“朝会之上,本就能面参!难道如今面参少见,就忘了面参之责么?下官弹劾不法,何错之有?”

蔡汝贤顿时哑口无言。实际上他也并非真的反对孙羽候,只是做个姿态罢了。孙羽侯弹劾戚继光,他才不管!

参的好!

戚继光本就是张居正余孽,如今又在西北打了胜仗,必然心生骄横,得意洋洋。正统朝的石亨之后,还没有第二个武将有戚继光这等威望,是该杀一杀他的威风了。

不要成为第二个石亨!武将威望太高,可是真会造反的。

很多人看向戚继光的目光都带着冷意。不仅是文臣,就是不少武臣对戚继光也是如此。

嫉妒之心,让他们根本不在乎戚继光也是武臣的一员,代表武臣的荣耀。

百官此时无人阻止一个给事中,也无法阻止他当廷面参。只能一起看向孙羽侯。

王锡爵、沈一贯等重臣都是神色阴郁。

孙羽侯奉迎取宠,揣摩皇帝心思弹劾戚继光,实在是利令智昏!

这是大朝,外藩使臣和蒙古、女真使者都在场,你却弹劾国朝名将,不是让外人看笑话?他们也不得朝廷杀了戚继光!

孙某当真毫无格局!

孙羽侯顿时成为众人的焦点,他心中不禁有些激动,绷着脸神色肃然的展开劾状,当众宣读道:

“戚继光本是罪臣,数年前停俸罚薪,其人向来崇尚奢华,一掷千金,以至于遣散家仆,典当田庄,挥霍殆尽。听闻其家早就亏空,债台高筑,人戏言曰赖账大帅。此事登州无人不知,断非虚言。”

“然而,戚继光复蓟镇帅位后,居然能豢养家丁三千人,饷银厚于营兵多矣,每年耗费只怕不下六七万两!戚氏之财,从何而来?”

“若非贪墨军饷、收受贿赂,安能豢养家丁三千!可见贪墨数额之巨,令人发指!”

“另,国朝将领虽多蓄养家丁,然多则一两千人,少则数百人,此乃度也,无可厚非。”

“而戚氏豢养家丁竟有三千之巨。这与阴养私兵何异?当年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阴养死士也是三千人。这难道只是巧合吗?戚氏曾是张氏党羽,或有不平之意哉?如此肺腑,当真骇人听闻!”

孙羽侯又看向戚继光,“戚少保,皇上启用你戴罪之臣,你不思报君恩,却私心自用,贪墨军饷,居心不轨,胸怀怨望。下官今日当廷面参,绝非你我有何私怨,只为众目睽睽,天下昭昭!

说完上前,叫弹劾状送到通政使田蕙手中,“还请大纳言呈递御前!是非功罪,自有圣裁!”

百官听了孙羽侯的话,都是神色惊愕。

孙羽侯没有明说戚继光谋反,只是说戚继光贪墨、豢养太多家丁,可是他的意思,就是说戚继光想谋逆!想为张居正复仇!

这是三字成狱的意思!

他是想让戚继光死啊。

难道戚继光真有谋逆之心?就算没有,只怕贪墨军饷也是板上钉钉。

可是国朝将领,有几个不吃空饷、喝兵血?有几个不贪墨军饷?说起来根本不算事。

水至清则无鱼啊。

可凡事就怕认真。只要查你,就能定罪!

戚继光心中怒极,可他神色却很平静,仍然一言不发。他年过六旬,身经百战,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

他不急着自辩,他倒想看看,还有谁跳出来,锻炼三字狱!

朱寅深吸一口气,也垂下眼帘。然后不经意的看了一眼身后的大理寺少卿江东之,以及监察御史綦才,目光大有深意。

江东之和綦才接触到朱寅如有实质的目光,都是心中有数。

江东之贵为正四品大理寺少卿,却早就被朱寅暗中拉拢,成为朱寅一党,也是朱党之中地位最高的几人之一。

监察御史綦才,也是朱党中的中坚人物。

虽然朱觉很隐蔽,势力还不大,可在朱寅情报、金银、私谊的综合作用下,成为朝中凝聚力最强的暗党。

江东之和綦才很快反应过来,孙羽侯这是逢君之恶!因为皇上讨厌戚继光。

皇上认为戚继光是张居正的党羽,曾想武力支持张居正谋逆,该杀。

后来因为没有确凿证据,朝中又有人谏言,说戚继光居功至伟,国家长城,皇帝才没有杀他。

前几年起复戚继光,也是因为形势所迫,并非皇帝认为冤枉了戚继光。

否则,这次岂有不封爵的道理?

可是戚继光本就军功极大,这次在西北又立大功,却仍然不能封爵,传出去皇上也会受天下非议。

如果此时,恰恰有人弹劾戚继光的罪状,那皇帝刚好有借口惩治、打压戚继光,不封爵也就有了理由。

皇帝需要这种人,那么这种人自然就会自己跳出来。

这不是逢君之恶是什么?孙羽侯就是这种人。

可绝不仅仅是孙羽侯一人这么“聪明”。

果然,孙羽侯话刚落音,刑科给事中黄运泰就出列说道:“臣,刑科给事中黄运泰附议!”

他的手中也是一道弹劾状,“戚继光恃功而骄,居功自傲!他之前过通州,不经地方有司,擅开仓库取用粮秣!跋扈至此,地方官敢怒不敢言!”

“戚继光在蓟州任上,冤杀游击将军王泰,诬陷王泰克扣军饷,却查无实据!还有,戚继光征讨蒙古、女真,得其精壮,并未向朝廷献俘,而是私养军中,以为家丁,这是要干什么?是不是养寇自重?”

“方才孙羽侯面参戚氏贪墨军饷,超额豢养家丁,下官以为似可定论!若不贪墨军饷,戚氏拿什么豢养三千家丁?戚家早就亏空,他哪来的钱粮?”

黄云泰说完,又看向通政使司通政使田蕙,“大纳言,下官所奏绝非虚言,还请大纳言收了下官劾状,呈送御前,伏请陛下圣裁!”

百官面面相觑,神色都是精彩之极。可一时之间,谁也没有出头为戚继光说话。

戚继光身份很是敏感,他是军中深孚众望的老将、名将,又是张居正的亲信,陛下心中的一根刺。

就是几位阁老,明知道戚继光冤枉,心中也在掂量。

御史队列中,郑国望忽然转头看向运来,给了运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郝运来心思剔透,立刻明白了。

此内阁大臣沈一贯眉头紧皱,正要示意党羽说话,忽然通政使田蕙说道:

“戚少保,你可要当廷自辩?若无自辩,本官就直接进呈两份劾状了。”

戚继光刚要开口,忽然监察御史运来出列道

“真是岂有此理!孙羽侯,黄运泰,你们捕风捉影,诬蔑本朝大将,究竟是何居心?”

PS:大家没想到,首先被针对的是戚继光吧?为何郑国望和郝运来要为戚继光说话?今天不舒服,先到这了。郁闷,自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