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大明第一国舅> 第237章 马国舅怒斗皇太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7章 马国舅怒斗皇太子(1 / 2)

一员员大将先后回到了京城,当初和朱元璋争天下的张士诚兵败身死,留下的后代只有一个女儿以及两个侄子。

陈友谅好一点,两个哥哥在大明被封为伯,他的儿子陈理现在是大明的归德侯。

明玉珍的儿子明升现在是大明的归义侯。

这两个当过地方割据政权皇帝的少年还算是好的,起码还活着。

现在的陈理二十一岁,明升才十七岁。

虽然这个归德侯、归义侯不算是正经的侯爵爵位,这就是朱元璋彰显武功的证明。

这还算不错了,他们好歹也是当过正经的皇帝。

另一个当过皇帝的韩宋政权的皇帝韩林儿,现在还在瓜步江的江底泡着呢。

一身朝服的马寻早早的就来到了午门,和常遇春、邓愈等人在谈笑风生。

这也使得不少文官侧目,可是又无可奈何。

这些勋贵实在跋扈,此前制定上朝的规矩,还是这位国舅提的。

可是现在好了,他带头在交头接耳。只是更让人无奈的是本该承担监督责任的御史台这些人只能看着,因为他们的顶头上司是邓愈!

“舅舅。”朱标来了,笑盈盈的说道,“今天朝堂之上可就看您的了。”

马寻小声问道,“现在让你观政了?”

之所以这么问就是因为此前的朱标也不怎么上朝,他只是遇到了大事才上朝。

而一旦开始每天上朝,那就是正式的观政,就是开始处理国事了。

朱标也小声回答着,“还没呢,爹娘的意思是等我有了子嗣就观政,现在还是在文华殿看看公文。”

马寻微微点头,随即又说道,“那也好,底子打牢了再理政。现在事情交给李相他们去做,这正好。”

“很快就不只是李相了,也该有胡相了。”朱标悄声说道,“这事回头再说,先让他们得意着,也有些事情该他们去做。”

马寻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看起来胡惟庸是在朝着不归路狂奔呢。

正式上朝了,马寻本来是打算闭目养神的,但是被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瞪了几眼,随即就立刻瞪大眼睛,摆出认真在听的样子。

急什么呢,还没到我奏事的时候。

胡惟庸忽然出班说道,“启奏陛下,归德侯陈理、归义侯明升郁郁不乐,颇出怨言。’

不管是陈理还是明升,都是在投降后被朱元璋封侯,赐衣冠、宅邸居住在京城。

历史上的这两人很快也就被送去高丽了,在那边娶妻生子。

朱元璋有些不高兴的说道,“这两人都是黄口小儿,只是语言有失罢了,不足以治罪。只是他们久居京城,只怕是有小人蛊惑。”

杀了肯定不好,毕竟这也是正儿八经投降的,何况还当过皇帝呢。

可是留下来的话也不一定合适,原因就是他们虽然现在败了,可是尚且会有一些有心人想要复国。

马寻这时候就出班了,“陛下,臣有本奏。”

朱元璋立刻笑着问道,“徐国公,你有何见解?”

“陛下,臣以为归义侯也好、归德侯也罢,尚且只是不失礼数的小儿罢了。”马寻就说道,“若是因一些言语过失治罪,恐天下人议论陛下严苛。”

朱元璋含笑点头,“徐国公说的有理,赵宋容得下柴氏、孟昶,朕自然容得下这般小儿。”

孟昶可不是个好例子,他投降到了开封只有七天就死了。

亡国之君死的不明不白,那是比比皆是。

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二人羞辱后蜀、后唐君主的例子也不少,所以他们大概也没想到后代出了昏德公、重昏侯。

王朝更替,前朝的皇室、宗室下场凄惨也是常见的事情,偶尔有几个被优待的,那都是稀罕事。

随即马寻开口说道,“提及此次大军平定四川,臣以为当赏功罚过。”

朱元璋收敛笑容了,“大军尚未凯旋,谈及此事尚早。”

朱标帮腔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徐国公所奏公允。大军虽未归来,只是战事已定,将士功劳基本已经定下。’

朱元璋就坡下驴,“太子所言极是,那徐国公负责酬定军功之事,先报与太子,太子过目后交给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