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二十五章扬帆东海,朝波未平(第2/2页)
“莫非……她又在暗中筹划什么?”闻仲眉头紧锁,一种事情脱离掌控的感觉让他十分不悦。他加强了对鹿台宫外围的监视,同时下令军机处,凡原需苏妲己过目的事务,暂由他和比干共同商议决定。这无形中扩大了他在内政方面的话语权。
比干也感到了不对劲。他敏锐地发现,一些原本由苏妲己推动的、与各诸侯国缓和关系的秘密渠道似乎陷入了停滞。面对西岐越来越露骨的文化渗透和拉拢,朝堂之上却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只能被动地由闻仲采取军事施压,这让他忧心忡忡。
费仲和尤浑则暗中窃喜。苏妲己的“病倒”,让他们觉得是天赐良机。他们趁机在朝堂上抨击天工院“耗费无度”、“徒具虚名”,试图说服纣王削减其预算,甚至将其并入少府管辖。虽然闻仲出于稳定考虑暂时压下了这些提议,但质疑的声音已然响起。
更棘手的是,西岐似乎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朝中枢的微妙变化。边境传来消息,西岐的军队调动频繁,虽未越界,但演习的规模和时间都远超以往,带着明显的威慑意味。同时,那些《牧誓》篇章的传播更加公开化,甚至开始出现一些影射纣王暴虐、苏妲己妖媚惑国的民谣,在民间悄悄流传。
朝堂之上,暂时形成了以闻仲为首的“强硬派”和以比干为代表的“维稳派”主导的局面。但两者之间缺乏苏妲己那种能够连接军事、经济、技术的灵活手腕和突破性思维,应对西岐的复合型攻势显得捉襟见肘。一次关于是否提高边境驻军粮饷以应对西岐军事压力的朝议,就因国库开支问题争论不休,最终不了了之。
纣王在苏妲己“病倒”后,起初还关心几句,但很快就被新进献的歌舞和奇巧玩物吸引了注意力,将繁琐的朝政尽数推给闻仲和比干,自己则躲进鹿台深处的“问道宫”,继续他虚无缥缈的长生梦。这更加剧了朝局的混乱和效率低下。
比干看着这一切,心力交瘁。他隐约感觉到,苏妲己的“病”或许并非那么简单,但他无法证实,也无从寻找。他只能竭尽全力,在闻仲的刚猛和纣王的懈怠之间艰难维持,期盼着苏妲己能早日“康复”归来,或者,期盼着能有其他的转机出现。
而此刻的苏妲己,正站在“破浪”号的船头,迎着初升的朝阳,驶向波光粼粼的东海。海天一色,广阔无垠,暂时远离了朝歌的喧嚣与倾轧,她的心中反而一片澄澈。她知道,自己此行,不仅是为了寻找“锋刃”,更是为那个深陷泥潭的王朝,寻找一个可能的、全新的未来。
海图在她手中展开,那个被标记的岛屿依旧遥远而神秘。风雷淬炼之地,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等待着她的,是机遇,还是毁灭?答案,就在那茫茫大海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