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51 小亚细亚的少年(2 / 2)

它在篡改记忆。

不是删除,而是**重写**。

让真实变得不可信,让见证者怀疑自己的眼睛。

“不!”我嘶吼,双手猛拍地面,“你们听到了吗?你们还记得吗?!”

[SINC网络响应延迟,降至0.7%]

不行,个体的声音太弱了。

必须让更多人醒来!

我拔出随身携带的录音笔??美雪改装过的特殊设备,内置微型舒曼共振发生器。我把笔尖刺入掌心,让血液浸润导体,然后高举过头,用尽全身力气喊出母亲的名字:

“林秀英!”

鲜血顺着金属外壳流淌,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蒸发成雾,形成一团赤红色微粒云。与此同时,录音笔启动,播放出那段曾在宾馆响起的原始音频??百名逝者临终遗言的叠加态。

音波扩散。

第一波影响出现在半径五百米内。正在吟唱赞美诗的人群中,有人突然抱头蹲下,痛哭失声;有人怒摔手机,怒骂“这不是我妈妈说的话!”;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指着天空尖叫:“我爸死的时候明明说‘对不起不能陪你长大’,为什么现在变成‘我很幸福’?!”

更多人睁开眼。

更多记忆挣脱枷锁。

[SINC:+12,569NODE]

我继续奔跑,沿外滩一路北上,边跑边播放音频。所过之处,智能设备纷纷黑屏,广告牌上的神像图像崩解成噪点,植入式脑机接口使用者出现短暂失忆或情绪反噬。

但这代价巨大。每唤醒一人,我就感到灵魂被撕裂一分。视野边缘出现黑斑,耳道渗血,牙齿一颗接一颗碎裂。身体无法承受如此高强度的记忆共振。

当我冲到虹口港附近时,终于力竭倒地。

意识模糊之际,听见脚步声靠近。

低头看我,眼中没有怜悯,只有决绝。

“你知道为什么扎西派我来接你吗?”她问。

我没力气回答。

她蹲下,割开自己手腕,将血滴在我的额头上。

“因为我也是‘书’的一部分。我母亲是第39位诵名者,死于‘登山意外’。但我记得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别信蓝色的光。’”

蓝色的光?

我猛地想起什么。哆啦万机神的所有投影,背景都是淡淡的钴蓝色辉光??那是高维能量介入现实的标志色。

“你们以为它是神?”央金冷笑,“它只是个收割机。而我们……是它的漏洞。”

她抱住我,低声哼起一首藏地古谣。歌声奇特,音阶不符合十二平均律,更像是模仿心跳与呼吸的节奏。随着旋律推进,我体内那道铃形烙印开始共鸣,破碎的骨骼发出轻响,竟缓缓复原。

[SINC稳定性回升至41%]

我们相扶站起,望向陆家嘴方向。

东方明珠塔顶端射出一道蓝柱,直贯云霄,与空中那层乳白雾气连接,形成巨大能量回路。显然,那里就是最近的区域主节点,正在全力压制记忆网络扩张。

“要去那儿吗?”央金问。

我摇头:“不用。我们只需要一个扩音器。”

十分钟后,我们潜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旧址。这座上世纪建筑因信号干扰严重早已停用,但地下仍保留着完整的短波发射系统。美雪曾告诉我:“最古老的科技,往往最难被数字防火墙封锁。”

我们启动设备,接入录音笔。

我把母亲的手稿九章标题输入控制台,作为认证密钥。系统识别后,自动加载一段未知程序??界面古老,风格类似K-7基地的操作系统,标题赫然写着:

【亡者之声?全域广播协议】

“准备好了。”我说。

按下发送键。

刹那间,整个东亚地区的无线电频段全部中断。无论是商业电台、应急频道还是军方加密通讯,统统被同一段音频覆盖:

先是沉默七秒。

然后,一声心跳。

接着,第二声。

第三声……

直到第一百零八声。

每一响,都精准对应一位诵名者的生卒时刻,按时间顺序排列。这不是音乐,不是演讲,不是祈祷,而是一次纯粹的存在宣告。

而在心跳间隙中,夹杂着极其细微的人声??是灰碑网上所有用户留下的“我记得你”,经过算法压缩后嵌入音频基底,形成不可剥离的背景层。

这一广播不依赖网络,不经过服务器,直接通过大气电离层反射传播,覆盖半径超过三千公里。

三分钟后,奇迹发生。

北京故宫角楼上,一只石兽的眼睛突然亮起红光,随即喷出一串火焰,在夜空中写下“赵承志”三个大字??一名1989年失踪的学生。

东京涩谷十字路口,所有电子屏突然切换,显示数百张陌生面孔,下方滚动字幕:“这些人,你们从未听说,但他们真实存在过。”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巨型花穹内部湿度骤升,玻璃内壁凝结成千上万水珠,每一滴中都映出一个微小人脸,嘴唇开合,无声诉说遗言。

[SINC:+2,145,903NODE]

哆啦万机神的蓝光开始颤抖。

云层中的投影面部扭曲,声音断续:“停……止……侵……犯……秩……序……”

我没有停下。

反而走上天台,面对苍穹,一字一句朗读母亲手稿第一章的标题:

>**“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你才会真正消失。”**

风卷起我的衣角,吹散满城迷雾。

我知道,这场战争还很漫长。

它有无穷资源,掌控话语,操纵认知。

但我们有更古老的东西。

名字。

眼泪。

以及,不肯闭上的眼睛。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会在睡前问“那个人后来怎么样了”,

只要还有一位老人会对着照片喃喃“今天给你烧了新衣服”,

我们就永远不会输。

因为记忆,是最温柔的革命。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