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下定决心(第1/2页)
夜色如墨,沉重地笼罩着绵阳电子九厂略显破败的家属区。
筒子楼二层那间狭小的房间里,陈建军躺在咯吱作响的床上,双眼圆睁,直勾勾地望着天花板上。
他一晚上都没睡着。
身体因为极度的疲惫而渴望休息,但大脑却像一台过载的发动机,轰鸣着,反复播放着白天同学王斌带来的那个消息。
“北方…宁北…效益好…招揽人才…项目资金充足…家属解决工作…”
这些词语如同带着魔力的音符,在他脑海中盘旋。
如果去了,自己可以心无旁骛地调试电路,验证算法,再也不用为一张示波器的采购单跑断腿。
孩子能喝上足量的奶粉,小脸变得红扑扑的,妻子也不用再为几毛钱的菜钱斤斤计较,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足额的工资,甚至还有结余给家里添置点东西……
这画面太具有诱惑力了,光是想想都觉得太美好,几乎瞬间就能将他从眼前这泥潭般的困境中打捞出去。
然而,另一个不同的想法也响了起来:
“跳槽?去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辛辛苦苦搞了快三年的‘小型化战术跳频电台’项目怎么办?那些熬了无数个夜晚画出的电路图、推导的算法、写的技术报告……难道就这么放弃了?”
“QPSK调制器的载波同步,已经有眉目了,只差最后临门一脚的实验验证!”
“相位模糊消除电路的雏形也在你脑子里成型了!”
“还有那个利用DDF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来替代传统模拟VCO(压控振荡器)的大胆想法,一旦成功,性能将提升一个档次!”
“到了新单位,谁会相信你一个外来户?”
“谁会支持你继续这个‘半吊子’项目?大概率是被安排到一个不相干的岗位上,从头学起,或者去打杂!”
理想与现实,让陈建军内心异常煎熬。
一边是看得见的贫困和家庭的责任,一边是看不见却沉甸甸的技术理想和项目情怀。
他舍不得这个项目,眼看就要破土而出,却可能因为缺乏最后的养分而夭折。
他在床上辗转反侧,妻子的呼吸声在身旁均匀地响起,带着浓浓的疲惫。
时间一点点过去,窗外的天色渐渐透出些微的灰白。
陈建军依然毫无睡意,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太阳穴突突的跳。
早上,陈建军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脚步虚浮地走进了电子九厂那栋外墙斑驳的研究所小楼。
脸色蜡黄,眼神涣散,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儿。
“哟,建军,咋回事?昨晚偷牛去啦?”
同一个项目组的同事老张看到他这副模样,习惯性地开了句玩笑。
要在平时,陈建军或许还会回怼两句,但今天,他只是牵了牵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有气无力地“嗯”了一声,便径直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
那张用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旧木桌上,堆满了各种技术手册,手绘的电路图,写满演算过程的草稿纸。
他拿起一份关于QPSK相位检测电路的资料,试图集中精神,但那些熟悉的公式和波形图此刻却像天书一样,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整个上午,他都处于一种魂不守舍的状态。
他几次拿起烙铁想焊接电路,都因为精神不集中而差点烫到手。
中午吃饭的铃声响起,同事们拿着饭盒往食堂走去,陈建军却一点胃口都没有,依旧呆呆地坐在位置上。
就在这时,
研究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被推开了。
老厂长端着两个铝制饭盒走了进来,他走到陈建军桌前,将其中一个饭盒放在桌上,里面是食堂今天少有的加了点肉片的菜,还冒着热气,另一个饭盒里则是普通的素菜。
“建军,还没去吃饭?给,我从食堂打了点,将就吃点。”老厂长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和不易察觉的关切。
陈建军连忙站起身:“厂长,您……我这……”他有些手足无措。
“坐下,坐下吃。”老厂长自己拉过一张凳子,坐在陈建军对面,打开了自己的饭盒,里面是和他递给陈建军那个饭盒里一样的素菜。
他看着陈建军那憔悴不堪的样子和浓重的黑眼圈,叹了口气,从有些磨损的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摸索着掏出一个用手帕仔细包着的小包。
他一层层打开手帕,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一小沓钱,面额不等,看起来像是攒了很久,老厂长将钱推到陈建军面前。
“建军啊,厂里的情况……你也知道。我这……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心意,不多,你先拿着,给孩子买点奶粉,或者应急用。”
老厂长的语气充满了无奈和愧疚:
“我知道你难,项目也难……再坚持坚持,总会有办法的……”
陈建军的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看着那沓带着老厂长体温的,皱巴巴的钱币,再看看老厂长饭盒里不见油腥的素菜,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死死堵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了解老厂长,知道他自己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这钱,不知道是他从牙缝里省了多久才攒下来的。
“厂长……这……这我不能要!您自己……”陈建军的声音哽咽了,用力地把钱往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