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重生78,从接手军工厂开始> 第一百二十三章 扩张中的红星厂!(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三章 扩张中的红星厂!(大章)(1 / 2)

下午三点,宁北火车站。

这座建于五十年代的苏式风格火车站,规模不算宏大,只有两条线,四个站台。

但在午后的阳光照射下,褐色的外墙显得颇有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站台上,旅客不是很多,稀稀拉拉的两三个人拎着行李,显得有些冷清。

然而,随着几辆悬挂着红星厂标志的解放牌卡车和一辆吉普车风风火火地驶入站前广场,这股冷清瞬间被打破。

何建设率先从吉普车上跳下来,马为国,张救援紧跟其后,身后跟着厂办主任以及几名行政科的工作人员,一行人步履匆匆,径直走向站长室。

站长是个五十多岁,面色红润的中年人,姓王,早就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刚推开门,就看到何建设一行人到了跟前。

“王站长!”何建设嗓门洪亮,老远就伸出了手。

王站长一看是他,脸上立刻堆满了熟悉的笑容,迎上去紧紧握住何建设的手:

“何厂长!我一听这车喇叭声,再看这阵仗,都不用猜,准是你们红星厂又来接人了!这一次又是从哪儿招揽来的才俊啊?”

“京都!京大和水木的都有,三百多号人呢!”何建设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骄傲和自豪。“又要麻烦你们了,老规矩,安排个方便点的站台下车。”

“嗨,瞧您说的,你们红星厂现在可是咱们宁北的宝贝疙瘩,市里都下了指示,要全力保障你们的生产和后勤,那都是应该的!”

“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王站长拍着胸脯,转头就对身边的副站长问道。

“现在几号站台空闲?”

“3号站台,也是红星厂进场的站台?”

“快去,把三号站台清出来,让红星厂的同志们在那边接人,方便装卸行李。”

“得嘞!”副站长也是个机灵人,应了一声,小跑着去安排了。

看着何建设带着一群人,跟着副站长风风火火走向站台的背影,王站长和身边另一位年纪相仿的副站长回到了站长室门口,望着他们的方向,忍不住低声感慨起来。

副站长递给王站长一支烟,自己也点上,深吸了一口,吐出烟雾,摇着头叹道:

“老何这家伙,真是时来运转了啊,你还记得不?”

“就去年这时候,他为了厂里那点流动资金,三天两头跑咱们这儿,想托关系找铁路局缓运原料的运费,那脸色,愁得跟什么似的。”

“当时他那红星厂,当时谁不说一句,半死不活,眼看就要关门大吉,全厂上下解散了。”

王站长深有同感地点点头,眼神里带着些许羡慕和不可思议:

“可不是嘛!那时候求爹爹告奶奶,到处碰壁,还特意找咱俩吃了一顿饭,送了一瓶好酒。”

“当时还感慨又一个厂子没了。”

“谁能想到,这上头派下来个大学生厂长,才一年工夫,我得个乖乖……”

他咂咂嘴,“愣是把一个濒死的厂子给盘活了!”

“你看看现在,又是军品订单,又是民用电视,听说那什么微光夜视仪,连部队首长都惊动了!现在倒好,直接从首都成批成批地往厂里划拉大学生!”

“这阵势,在咱们宁北历史上也是头一遭吧?”

“何止是头一遭!”副站长接话,压低声音说道:

“我姐夫在京都当老师,我听说啊,这次来的还是什么特殊试点挑出来的尖子生,人家京都的大学生,都心甘情愿跑到咱们这北方小城来。”

“老何这运气,真是挡都挡不住,抱上条金大腿喽!”

“运气?”王站长瞥了他一眼,意味深长地说,“我看不全是,要是换一个人在厂长的位置上,不一定愿意把位置让人。”

“那姓林的年轻厂长,再有本事,和本地出生的副厂长硬碰硬,最后也得不到什么好结果,大概率还是得两败俱伤。”

“这老何别的不说,眼力劲还是有的。”

“这不,一下子就起来了,老何这是跟对人了啊!”

两人在烟雾缭绕中唏嘘不已,目光却始终追随着站台方向,仿佛想从那喧嚣中,窥见红星厂飞速崛起的秘密。

站台上,汽笛长鸣。

一列绿色的客运火车,如同一条长龙,缓缓驶入三号站台,最终伴随着一阵泄气般的嘶鸣,稳稳停住。

车厢门陆续打开,早已等候在门口的何建设等人立刻精神一振。

很快,提着大包小包,穿着或朴素的年轻面孔,如同开闸的潮水般,从各个车厢涌了出来。

他们脸上带着长途旅行后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初到陌生之地的兴奋和好奇。

三百二十一名学生,这支庞大的队伍瞬间让原本空旷的站台变得拥挤起来,黑压压的一片。

工作人员立刻忙碌起来,拿着名单大声点名,维持秩序,帮忙搬运沉重的行李。

在这群年轻人中,王海和张建兵结伴走下火车。

两人都是去年毕业的京华大学学生,王海被分配到了街道办,张建兵则进了一家专业性不强的研究所,半年多的工作经历,早已将大学时代的那点锐气和梦想磨去了大半。

此刻,两人站在宁北火车站的水泥站台上,不约而同地深深吸了一口气。

北国初春清冷而干燥的空气涌入肺叶,带着一股淡淡的煤炭和黄土气息,与京都有些沉闷的空气截然不同。

“这就是宁北啊……”王海环顾四周,站台显得有些陈旧。

远处的城市轮廓在天际线下勾勒出工厂的烟囱和低矮的楼房,规模和气派确实远不能与首都相比。

但他的眼睛里却没有丝毫失望,反而闪烁着一种解脱和期待的光芒,“感觉……空气都是甜的!”

张建兵用力点了点头,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脸上是同样的感慨:“是啊,终于到了,在那边天天干些杂活,感觉自己学的这点东西都快废了。”

“听说红星厂这边,一来就能跟着大项目干,林所长亲自带队……”他攥紧了拳头,低声对自己,也是对王海说,“这次,说什么也得拼出个样子来!”

旁边,一个穿着崭新中山装,身材高壮的男生正好奇地东张西望,他是大三就来实习的机械系学生徐超凡,对身边一个略显文静的女生说道:

“刘婷,你看,那边好像就是红星厂的方向?看着好像……没那么繁华。”他语气里有点不确定。

叫刘婷的女生是学电子工程的,她顺着孙伟良指的方向看了看,神情却颇为平静,甚至带着点向往:“来之前不就知道了嘛。”

“高主任和林学长不也说了,条件可能艰苦点,但机会难得。想想‘红箭-1’,‘启明星’,还有正在搞的激光制导……能参与这些项目,在哪都不重要了。”

另一个角落里,几个同样是提前实习的大三学生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

“听说宿舍是筒子楼,一层共用卫生间和水房……”

“怕啥,咱们是来学本事搞研究的,又不是来享福的。”

“就是,李卫国学长他们不也这么过来的?你看他们现在,多牛气!能直接负责一个单独的项目,这要是在其他研究所,最起码得熬个十几年。”

“现在这些时间都省下来了…”

“不知道明天怎么安排,会不会直接分项目组啊,我好想看看那个无人机……”

年轻人的窃窃私语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憧憬,对挑战的隐隐兴奋,以及一丝离乡背井的淡淡乡愁。

“集合!按名单顺序排好队!行李放这边,有车拉!”工作人员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众人的思绪。

何建设站在一旁,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都是林默费尽心思为红星厂招揽来的未来栋梁。

确认人员无误后,大队人马开始有序地走出站台,登上早已等候在外的卡车,车队缓缓启动,驶向红星厂。

红星厂生活区,宿舍楼。

车队抵达时,已是四点半了。

冬天的宁北天黑得早,太阳早早地落下,夕阳的余晖给一排排苏式风格的筒子楼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虽然建筑略显陈旧,但厂里显然提前做了准备,楼体外墙新粉刷过,窗户擦得干干净净,楼前空地上的积雪也被清扫得格外彻底。

宿舍分配早已安排妥当,大多是四人间或六人间,房间不大,陈设简单,但床铺,桌椅,暖水瓶等基本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墙壁雪白,地面干净,被褥也都是新换洗的。

对于很多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尚可的学生来说,条件确实算得上简陋,但这份整洁,足以让大多数初来者感到安心。

就在新生们忙着安置行李,熟悉环境时,一群穿着蓝色工装,但气质明显不同于普通工人,年纪稍长几岁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地走进了宿舍楼。

他们正是去年第一批通过“双向选择”来到红星厂的李卫国,赵志刚,周伟等人。

“王海!建兵!”李卫国眼尖,一眼就在拥挤的楼道里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立刻高声喊道,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王海和张建兵闻声回头,看到李卫国和赵志刚,顿时惊喜交加,放下手中的东西就冲了过去。

“卫国!志刚!”

“好家伙!你们俩可算来了!”

四个大学时代同寝的兄弟,在遥远的异乡紧紧拥抱在一起,用力拍打着彼此的后背,所有的言语都化作了激动和感慨。

“可算是跳出火坑了!”王海长舒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李卫国笑着,眼神里是成熟和自信,“放心,到了这儿,有你们施展拳脚的地方!保证比在街道办,在那些养老院似的单位强一百倍!”

赵志刚也接口道:“就是,你们是没赶上好时候,我们刚来那会儿,厂子还在起步呢。现在看看,项目一个接一个,忙是忙了点,但干着带劲!”

周伟在一旁笑着补充,他和四人不是一个寝室的,但是这大半年以来已经和李卫国,赵志刚处成了好哥们,也早早的听到李卫国说自己的室友被第二批录取。

“林所说了,咱们这批人,就是红星厂未来的种子!你们来了,队伍就更壮大了!”

老友重逢的喜悦冲淡了旅途的疲惫和初来乍到的不安。

李卫国他们熟门熟路地帮着新来的学弟学妹们安置,介绍着食堂、开水房,澡堂的位置,分享着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经验。

他们这些“学长”的存在,如同一种无形的纽带和安抚,让新人们更快地融入了这个新的集体。

..........

傍晚,何建设家.

何建设的家就在厂区内的家属院里。

此时,屋里灯火通明,洋溢着饭菜的香气和热闹的人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