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需求一直都在,而且越来越挑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章线上线下(第2/2页)
他们不仅要‘能用’,更要‘好用’,要‘好看’,要拿在手里有‘感觉’,要能无声地告诉别人‘我是谁’。
这片市场,不是红海,而是一片被大多数传统厂商忽视的、等待被唤醒的广阔蓝海。”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容地拿起旁边茶几上那台天空蓝配色的A1工程样机,熟练地解锁,向记者展示那经过深度优化、如丝般顺滑的UI界面和简洁时尚的图标设计。
“我们投入的,不仅仅是硬件,更是对用户体验的尊重。
这才是星辰A1的核心竞争力。”
报道在一周后相继面世,引发了远超预期的舆论海啸。
《第一财经周刊》以《“草根少帅”李言:打造年轻人的“第一部潮机”》为题,用整整两个版面的篇幅,详细描绘了李言的创业历程和星辰A1的产品理念。
虽然这个名字让李言有些无奈,什么少帅之类的称呼,但是李言却也尊重这个时代的一些东西,并没有特意的搞什么特立独行。
不过杂志内页那张李言穿着休闲装、眼神笃定的黑白特写照片,却以其独特的质感和氛围感,瞬间击中了无数年轻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心。
文章将他称为“兼具理工男逻辑与艺术家审美的商业新物种”。
《南方都市报》则在其影响深远的“经济版”头条,用了更具冲击力的标题。
《星辰李言:功能机市场的“叛逆者”与青春风暴》,报道文风更接地气,大量引用了李言关于年轻消费市场的犀利观点,并将其“乡镇小厂逆袭”的故事渲染得极具传奇色彩。
五月的媒体攻势,如同一场精心策划的饱和打击。
除了《第一财经周刊》和《南方都市报》的深度专访,星辰科技市场部还策略性地安排了与几家新兴网络媒体的对话,包括当时在科技圈初露头角的“泡泡网”和拥有大量年轻学生用户的“校内网”。
这些网络媒体的报道风格更加轻松、直接,迅速在更年轻的网民中传播开来。
报道面世后,线上线下的反响如同滚雪球般愈演愈烈。
线上世界,沸腾不已:
星辰社区与某度“星辰手机吧”:这两个新开辟的阵地几乎被瞬间挤爆。
“楼主刚从《南都》看完报道回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李总这经历,小说都不敢这么写!”——这条帖子迅速成为热帖,下面跟了数百条回复,都在讨论李言的创业故事。
“理性讨论,李总这颜值,在企业家界是不是能排进前三了?【附图:李言采访帅照】”——这种“颜值帖”在女性用户居多的板块尤为受欢迎,回复里充满了“老公”、“男神”之类的调侃与花痴。
“技术党来分析一下A1那个新UI!看截图,这图标渲染、这动画过渡,绝对是重新绘制和优化了底层逻辑!MTK公版方案被玩出花来了!”——技术讨论帖也异常火爆,许多人表示难以置信。
一个ID叫“小镇做题家”的用户发帖:“给我爸买了S2,他非常满意。今天看到李总的报道,突然很感慨。我们这种从小地方出来的,太懂那种想要改变命运的感觉了。支持李总,支持星辰!A1出来我一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