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引领潮流(第1/2页)
短片上线后,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远超预期。
广州中山大学的一间男生宿舍里,四个大二学生正围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当短片里李言说出“别相信什么宿命!别害怕与众不同!”时,一个平时有些沉默、来自农村的男生猛地握紧了拳头,眼眶微微发红。
他低声道:“……说得真好。”
在深圳一家设计公司,一个刚毕业不久、经常被上司挑剔的女孩,在加班间隙偷偷点开了视频。
听到“年轻,唯一的资本,就是敢把‘不可能’,踩在脚下!”时,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被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打开了被毙掉的设计稿。
网络评论爆炸:
星辰社区官方视频下方,点赞最高的评论是:“哭了。李总,你偷看了我的日记吗?为什么每一句都戳在我心上?”
天涯帖子里有人写道:“以前觉得企业家离我们很远,都是高高在上的。李言这个短片,让我感觉他就在我们中间,懂我们的迷茫和挣扎。路转粉了!”
甚至有一些文艺青年开始在博客上撰写长篇观后感,分析短片的镜头语言和文本内涵,将其上升到了“一代青年精神宣言”的高度。
这股突如其来的“李言热”和“星辰现象”,也迅速引起了行业内外,特别是互联网圈大佬们的注意。
某二线手机品牌内部会议上,市场总监将报道和短片投影出来,老板脸色铁青:“看看!人家怎么玩的?我们还在纠结成本降五块还是十块,人家已经开始卖故事、卖价值观、卖创始人颜值了!这降维打击怎么玩?”
在BJ中关村,一些敏锐的互联网创业者开始研究“星辰模式”。
而此时刚创办“美团网”不久的王兴,在一次小范围分享中提到:“星辰的李言,给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在硬件领域,用互联网的思维做品牌、做用户关系,效果惊人。他的个人IP运营,值得学习。”
几家原本看不上“传统”手机制造的风险投资机构,开始主动联系星辰科技,询问是否有融资需求。
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手机销量,更是李言这个人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巨大号召力。
面对雪片般飞来的媒体采访和活动邀约,李言一反此前低调的作风,几乎是来者不拒。
他清晰地知道,打造个人品牌、尤其是在年轻人心中树立起“自己人”和“精神领袖”形象的机会窗口稍纵即逝。
他频繁出现在各类财经、科技甚至时尚媒体的版面和镜头前,不断重复和深化着星辰科技的品牌理念与他个人的奋斗故事,语气始终保持着那种真诚与坚定。
就在这股热潮中,一份来自深圳的邀请函,引起了李言的极大兴趣——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先生,邀请他前往深圳腾讯总部参观,并共进晚餐。
此时的腾讯,早已不再是那个只做即时通讯的小公司。
凭借QQ的巨大流量,它已经构建起了庞大的业务体系:QQ空间活跃用户超2亿、腾讯网、QQ游戏、以及刚刚起步但潜力巨大的拍拍网和财付通。
2008年的腾讯,正处在从“全民社交工具”向“在线生活平台”转型的关键节点,市值已达数百亿港元,是无可争议的互联网巨无霸。
马化腾发出邀请的逻辑很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3章引领潮流(第2/2页)
腾讯坐拥海量年轻用户,但如何将这些流量更有效地转化为消费,一直是其在探索的。
星辰手机,特别是定位年轻人的A1,是一个绝佳的、可以进行深度合作的硬件载体。
腾讯的生态主要在线上的,而星辰正在大力布局线下“星辰空间”直营店。
双方是否存在线上线下联动、互相导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