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262小说网>其他小说>贞观悍师:从教太子逆袭开始> 第97章 陛下既已裁定,便如此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7章 陛下既已裁定,便如此吧。(1 / 2)

第97章陛下既已裁定,便如此吧。(第1/2页)

数日之间,长安朝堂的舆论风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先是数名御史台的监察御史联名上奏,称西州初定,当以安稳为首要,太子所荐李素立虽才具不显锋芒,然性情稳慎,又是宗室子弟,于安定人心确有奇效。

他们认为,此前朝议过于强调开拓之能,忽视了稳定阶段的特殊需求。

紧接着,秘书省、太常寺、光禄寺等衙署的一些中下层官员也纷纷上书。

或直接附议御史之言,或从经义典章中寻找依据,论证宗室成员出任边州要职的合法性与优越性。

他们的奏疏文笔流畅,引经据典,将李素立的稳提升到了固国之本的高度。

甚至一些原本在太子与魏王之间持观望态度的清流官员,也开始公开表示对太子的支持。

他们赞誉太子近日处理政务沉稳有度,宽严相济。

尤其是在嘉奖崇文馆、慰问魏征等事上展现了储君应有的气量。

他们认为,朝廷应当维护太子举荐的权威,否则将损害监国听政之制的严肃性。

这些声音起初零散,随后逐渐汇聚,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舆论浪潮。

奏疏如雪片般飞入中书省和两仪殿。

为李素立陈情、呼吁陛下采纳太子举荐的官员,大多品阶不高,多居于各部司的中下层职位。

但他们数量众多,且言辞恳切,引据扎实,一时间,朝堂之上仿佛充满了为太子说话的声音。

这股风潮来得迅速且显得异常突兀。

巧妙地将李素立的劣势包装成特定时期的优势,并将议题拔高到维护储君权威和朝廷制度稳定的层面,让人难以直接驳斥。

东宫显德殿内,李承乾按部就班地处理着每日送来的政务摘要。

看着朝中风向的转变,他内心中非常得意。

这种群臣为他发声、为他造势的局面,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

仿佛连日来的憋闷都被这股涌动的暗流冲刷干净,胸中块垒尽消,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然而他面上却丝毫不显,依旧沉稳地召见属官,听取汇报,对各项条陈提出疑问或表示认可。

仿佛浑然未觉外界的变化,只是平静地行使着李世民赋予他的听政之权。

他那日的凌厉反击似乎只是一次性的立威,此后便彻底沉寂了下去。

这种异常的平静,反而让一些人心生忐忑。

摸不清这位太子殿下究竟在酝酿什么,还是真的已经接受了西州之事的挫折。

两仪殿内,李世民翻阅着案头堆积的奏疏,其中大半是为李素立陈情或变相支持太子举荐的。

他的手指在御案上轻轻敲击,脸上看不出喜怒。

“近日为李素立说话的官员,似乎多了不少。”

李世民淡淡开口。

王德躬身回应。

“陛下明鉴,确实如此。多是各衙署的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御史台的几位御史。奏疏所言,皆认为稳定乃西州当前第一要务,李司马堪当其任。”

李世民“嗯”了一声,未作评价。

他心中了然。

高明这一手,玩得漂亮。

没有继续强硬对抗,而是转而发动中下层官员制造声势,既展示了东宫潜在的影响力,又将议题引向了对他有利的方向。

然而,这些奏疏并没有能动摇李世民的决定。

他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李泰那日出于公心、为国举贤、为兄分忧的恳切言辞,以及那句“使外人见我天家兄弟,能如此和睦互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97章陛下既已裁定,便如此吧。(第2/2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