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都有条件,还得抵押。条件不够,你还贷不到。贷到款的人,还高兴得不得了,还得感谢银行。其实做人何尝不该这样呢。对自己的孩子,对待身边的人,永远不要高估他的人性光辉,永远不要去放纵。
马云就比朱之文高明的多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劝马云捐出所有钱。马云没有说不捐,他说:”我到80岁的时候也捐。可我现在才40岁。”
马云更说:“我做慈善的原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国家的国情跟美国不一样,每个地方的富裕程度和贫困程度都是差距很大的,并不是人人都很富裕了。可以去中国西部看看,西部比较落后,即使你现在给他一些钱也解决不了他的贫困问题,西部很多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有的地方有钱也不见得能花的出去。所以,慈善不是说把现金直接塞给穷人他们就可以摆脱贫困了,有时你的做法可能会带来坏处。”
无独有偶,万达集团的王健林,也说过类似的话。说我们要带领大家致富。但不是说随便给钱,是建立一个商业生态圈,让大家到这里来挣钱。
不知道大衣哥听了马云和王健林话,会不会有所感悟。人性是复杂的东西,但你看的简单,其实也是简单的。不能说村民套路深,为找朱之文借钱,什么借口都有。借不到或者给的少,还说你装,说你抠门,到处散布你的不好。
哈佛大学的教授穆来纳森,带领的科学团队,完成了一项资源稀缺状况下人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研究表明:“穷人和过于忙碌的人有一个共同思维特质,即注意力被稀缺资源过分占据,引起认知和判断力的全面下降。”
村民们都是穷人,只想着从朱之文那里得到钱,哪里还会想到什么感恩呢。人的注意力都在钱上,往往会覆盖了人的道德光辉,这就是人性。
穆来纳森的演讲对社会阶层理论,国家政策,技术发展模式都有重要启示。比如美国共和党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穷人不努力;民主党则认为,贫穷的根源来自社会的不公平,国家应该主持资源再分配给穷人。
穆来纳森的研究却说明,两党都错了。穷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长期贫穷,失去了摆脱贫穷的智力和判断力。这种情况不变,穷人很难有突破。而如果简单的将钱给穷人,穷人的“稀缺头脑模式”也会导致他们无法利用好这些资源和钱。这和有人中了彩票,几年后依然又变成穷人了是一样的。
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脱贫方式应该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安全体系。同时保有社会竞争上升通道,资源入口向全社会开放,使得个人能保持正常思维,有尊严的生活。
朱之文现象,表明人性不需要测试,也往往禁不住测试。人性需要引导,所以才会有道德和法律。朱之文现象,自古有之,值得深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