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国心里跟明镜似的,朱副部长那点考量他摸得透透的。
这年头风向变得快,先前改革苗头刚冒时,他们这些人是敢闯的急先锋;
如今改革的势头渐显,谁都想攥住这波机会再当回先锋,不然位置能不能坐稳两说,就算保住了,怕也得被边缘化,成了挂闲职的摆设。
就像后世的李怀德,虽说平安落地,可早早就被挪到了无关痛痒的位置上,混到最后还不如那些敢下海闯荡的人自在。所以李怀德不是也下海了吗?搞的还不错。
得了朱副部长的准话,杨卫国回去就雷厉风行地忙活起来。
头一个找的就是沈老——这位老爷子身子骨还算硬朗,正坐在家里的老藤椅上晒暖,手里捏着个紫砂壶慢慢摩挲。
“沈老,身子骨还硬朗?”杨卫国笑着递过一包新茶。
沈老抬眼瞅了他一下,哼笑道:“老骨头了,凑活着动换。说吧,这时候来找我,准没好事。”
“您这话说的,”杨卫国挨着藤椅坐下,压低了声音,“跟您说个事,您可别往外传。”
“我向部里申请了,想在南边开个轧钢厂,专做螺纹钢、槽钢、角铁这些建筑钢材,估摸着用不了多久就能批下来。到时候,还得请您老多支援支援。”
“设备、人员、技术人才?”
沈老挑眉,放下茶壶,“没问题。你小子这气魄,倒是越来越大了。”
杨卫国顺势笑道:“您老要是愿意,干脆跟我去南边得了。那边气候暖,冬天不遭罪,正好养老。”
沈老却叹了口气,眼神暗了暗:“我们这些人,都是戴过帽子、犯过‘错误’的,哪是你一句话就能挪动的?”
杨卫国见他神色黯然,话锋一转:“沈老,跟您透句底——风向好像要变了,您这情况,说不定哪天就平反了。不过这话,出了这门我可就不认了。”
旁边正给爷爷添茶水的沈娜手猛地一顿,眼睛瞪得溜圆,激动地抓住杨卫国的胳膊:“卫国哥,真的?”
“刚跟你爷爷说了,出了门不认。”
杨卫国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淡定。随即看向沈老,“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在我这老头子面前,还有什么藏着掖着的?”沈老摆了摆手。
“我是想着,真等你们这些老前辈都平反了,厂里这批年轻人怕是顶不住。”
杨卫国坦诚道,“就拿您孙女沈娜来说,论技术、论勤恳,都是拔尖的,可真要让她独当一面,总觉得还差那么点意思,少了股能扛事的狠劲。”
沈老沉默片刻,点了点头:“你小子倒是一针见血。不过,凡事都有个过程。真到了那一天,再说吧。”
沈娜在一旁听得脸有点红,却没反驳——她知道杨卫国说的是实话,自己跟着爷爷学了不少本事,可真遇上厂里那些棘手的纠纷、难啃的技术难关,确实没底气拍胸脯说能搞定。
杨卫国也没再多说,有些事点到为止就好。他起身告辞:“那我先回去了,等批文下来,再来向您老讨主意。”
沈老挥了挥手,看着他的背影,又看了眼身边若有所思的孙女,轻轻叹了口气——这世道,是真要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