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聚义堂内灯火通明。
武植与朱武等人,正对着一张巨大的地图。
“寨主,如今前来投效之人,短短半月已有数千之众,其中不乏饱读诗书、精通吏治之才。”
朱武指着地图上梁山势力所辐射的州县说道:
“人来了,是好事。但如何用好这些人,才是关键。”
武植点了点头道:
“梁山要发展,不能只靠打打杀杀。”
“我们打下州县,更要能治理好州县,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王道。”
他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着,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我们可设立‘考功司’。”
“凡来投之人,无论文武,不问出身,不看名气,皆需通过考核。”
“文能治县者,送去我们拿下的州县,担任主官或佐吏,负责民生政务。”
“武能领兵者,编入军中,择优提拔为将校。”
“有一技之长者,如铸造、农桑、医卜,则安排到相应工坊司职。”
“所有人,先进行短期培训,熟悉我梁山规矩,而后方能上任。”
此言一出,朱武等人皆是精神一震。
考核、培训、任命、分治……
这是一套官僚体系的雏形。
武植这是要在梁山之上,建立一个独立于大宋之外,却又行使着朝廷职能的小朝廷!
……
梁山脚下,鸭嘴滩。
昔日的渡口,如今已扩建得极为宽阔,人声鼎沸,车马不绝。
新设立的“考功司”接待处,就设在此地。
数名从梁山泊里挑选出来的,识文断字的喽啰,负责登记造册。
“姓名,籍贯,有何所长?”
“下一位!”
流程井然有序,效率极高。
就在这时,两个身影径直走到了登记案前。
为首的是一个妇人,三十出头,生得眉粗眼大,腰阔膀圆。
一身紧身皂衣,将那充满爆发力的身段勾勒得淋漓尽致,
行走之间,自有一股寻常女子没有的飒爽与悍勇。
正是人称“母大虫”的顾大嫂。
在她身旁,跟着一个身材壮实的汉子,面相精明,正是她的丈夫,“小尉迟”孙新。
负责登记的喽啰抬眼一看,被顾大嫂的气势所慑,不由得顿了一下。
“二位,也是来投山的?”
顾大嫂把手往桌案上重重一拍。
“那是自然。”
“俺们夫妇二人,听闻梁山武寨主替天行道,乃是天下第一的英雄好汉,特从登州前来投奔。”
她的嗓门极大,中气十足,顿时引来周围无数人的侧目。
登州?
登记的喽啰心中一动,想起了前些时日,同样从登州来的病尉迟孙立、两头蛇解珍、双尾蝎解宝等人。
他提笔问道:
“原来是登州来的好汉,失敬失敬。”
“敢问二位高姓大名?在梁山之上可有相熟之人?”
这些话都是例行公事。
孙新上前一步,抱拳道:
“不敢,在下孙新,这位是俺内人顾氏。”
“俺大哥孙立先前就已经来投奔梁山。”
登记的喽啰自然认得孙立头领,顿时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事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