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之上,赵佶听着下方的争吵,心中烦躁不堪。
收复燕云故土?
他从未有过这等雄心壮志。
守着这花花江山,安享富贵,才是他心中所愿。
可如今梁山这颗钉子,已经长成了一柄悬在头顶的利剑。
连辽国的十万铁骑都不是对手。
再这么下去,这天下究竟是姓赵,还是姓武?
赵佶心中杀机已现,但面上却露出为难之色。
他轻咳一声,殿内的争吵戛然而止。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这位九五之尊的身上。
“众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只是……有一事,朕始终放心不下。”
“当初朕与那武植,可是当着汴京万民的面,立下过盟约。”
“如今若是出兵征讨,岂不是朕先行背弃誓言?”
“天下悠悠众口,又该如何堵住?朕的颜面,又该置于何地?”
蔡京何等人物,立刻心领神会。
他知道,官家这是动了剿灭梁山的心思,只是碍于脸面,需要一个台阶下。
他向前一步,躬身奏道:
“陛下圣明,心怀仁德,实乃万民之福。”
“但陛下与武植的盟约,前提是梁山安分守己,为国效力。”
“可他们如今做了什么?”
“他们在蓟州、檀州,私自罢免朝廷命官。”
“此等行径,与谋反何异?”
“陛下只需将此事昭告天下,便是师出有名!”
“届时,天下人只会称颂陛下明察秋毫,铲除叛逆,谁还会记得那区区盟约?”
赵佶闻言,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这个理由好。
他点了点头,故作为难地说道:
“蔡爱卿所言甚是,只是……还有一个问题。”
“如今童贯刚刚大败而归,禁军士气低落。”
“朝廷除了禁军,哪里还有兵马可以调动?”
“总不能将京师的兵马全都派去攻打梁山吧?那京师安危,又该如何是好?”
蔡京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早就料到官家会有此一问。
“陛下,请恕老臣直言。”
“对付梁山这等心腹大患,何须我大宋动用一兵一卒?”
“哦?”赵佶顿时来了兴趣,“爱卿有何妙计,速速讲来!”
蔡京眼中精光一闪,缓缓道出自己的毒计:
“陛下只需派遣两路使者,便可让梁山首尾难顾,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第一路使者,往南,去见江南的方腊!”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与方腊反贼联手?
蔡京却不理会众人的惊愕,继续说道:
“我等可劝说方腊,让他出兵攻打梁山的根基——单州、济州、曹州,毕竟这三处地方名义上是划给了方腊。”
“梁山主力皆在北方,后方空虚,方腊岂会放过这等扩张地盘的天赐良机?”
“第二路使者,往北,去见辽国郎主。”
“说我大宋即将调集大军,全力攻打水泊梁山。”
“那耶律辉刚刚吃了大亏,正愁无处报复,听闻此信,必定会再次派遣大军南下,猛攻蓟州。”
“如此一来,梁山便会陷入南北夹击,腹背受敌的绝境。”
“待他们与辽军、方腊斗得两败俱伤,我等再出动大军,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荒唐!”
宿元景须发皆张,怒喝出声。
“蔡太师,我泱泱大宋,竟要与外敌、反贼联手,去对付一群为我大宋扬威的汉家儿郎?”
“此事若是传扬出去,我大宋的颜面何存?朝廷的威信何在?”
“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我等?”
“这岂不是要让天下人戳我大宋的脊梁骨?”
蔡京冷笑一声,转身反驳道:
“宿太尉此言差矣!”
“妇人之仁,如何能成大事?”
“梁山已成心腹之患,若不除掉,动摇的便是我大宋的江山社稷!”
“只要能灭了梁山,保我大宋江山万代,任何手段,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