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朝廷招抚:虚与委蛇待时机(第1/2页)
“苗寨-施南”官道提前贯通带来的喜悦还未散去,一队风尘仆仆、打着朝廷旗号的人马,便出现在了施南府城外。为首的是一个面白无须、嗓音尖细的中年太监,身着代表皇室身份的蟒袍,眉宇间带着几分京城来的倨傲,身后跟着一队盔明甲亮的京营骑兵护卫。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进守备府。向拯民、覃玉、柳明等人闻讯,心中都是一凛。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朝廷的使者被恭敬地迎入府衙大堂。那太监姓曹,是司礼监随堂太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端着架子,展开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细嗓音,抑扬顿挫地宣读起来。
圣旨内容文绉绉的,但核心意思明确:崇祯皇帝听闻向拯民“剿抚土司,安定地方,卓有劳绩”,特擢升其为“湖广副总兵”,授昭勇将军衔(一个正三品的武散官),并命其“即刻整顿兵马,北上勤王,抵御东虏(清军)入寇”。
宣读完毕,曹太监合上圣旨,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向拯民:“向副总兵,皇恩浩荡,还不快领旨谢恩?如今国难当头,正是尔等武人报效朝廷,建功立业之时啊!”
堂下侍立的巴勇、阿铁等人,脸上都露出了或愤怒或担忧的神色。这分明是调虎离山之计!什么副总兵,虚名而已,真要带着主力北上,去跟凶悍的清军拼命,且不说胜负难料,这好不容易打下的鄂西基业,转眼就可能易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向拯民身上。
向拯民脸上看不出喜怒,他上前一步,对着圣旨躬身行礼,却没有立刻接旨,而是沉声道:“曹公公远来辛苦,皇恩浩荡,拯民感激涕零。只是……”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只是这施南府及鄂西各地,土司初定,人心未附,流民方安,百废待兴。境内尚有宵小窥伺,若此时贸然抽调主力北上,只怕前线战事未解,后方根基已动摇,非但于国无益,反生内乱,辜负圣恩啊!恳请公公回禀皇上,容拯民些许时日,待地方稳固,必当率师北上,以尽臣节!”
这番话,有理有据,既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诚”和“感激”,又点明了现实的困难,委婉地拒绝了立刻北上的命令。
曹太监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没想到这个“山野匹夫”竟然敢推三阻四!他尖着嗓子,带着威胁的口吻道:“向副总兵!此乃陛下亲旨!莫非你想抗旨不成?!要知道,抗旨不尊,形同谋逆!”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就在这时,覃玉轻轻咳嗽一声,上前一步,对曹太监款款一礼,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曹公公息怒。向副总兵绝非抗旨,实乃一片拳拳忠君爱国之心,虑事周全所致。试想,若后方不稳,即便前线暂胜,亦如无根之木,终难长久。陛下圣明,必能体察边臣之艰难。不如请公公先在馆驿安歇,容我等细细陈述此地情状,再行定夺,如何?”
她的话滴水不漏,既给了曹太监台阶下,又将皮球踢了回去,争取了缓冲时间。
曹太监看着眼前这个气质清雅、言辞得体的女子,又瞥了一眼站在向拯民身后、虎视眈眈的巴勇等将领,知道强逼不得,只好冷哼一声:“哼!那杂家就暂住几日,倒要看看,你这施南府,有何等‘难处’!”
当晚,向拯民核心圈层在密室商议。
巴勇第一个忍不住:“向大哥!这明显是朝廷的调虎离山计!绝不能去!”
阿铁也瓮声瓮气地说:“咱们的火炮好不容易造出来,还没捂热乎,难道要去北边给那昏君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