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半个月,成了双方耐心的较量。向拯民下令在城外开挖壕沟,修建炮垒,完全切断了南阳与外界的联系。城内守军每天都能看见北伐军炊烟袅袅,而自己的口粮却在不断减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章南阳围城:雪魄引路断粮道(第2/2页)
腊月二十八,南阳下起了大雪。城头守军又冷又饿,开始出现逃兵。图海下令斩杀了十几个逃兵,把首级挂在城墙上示众,但逃亡的现象反而愈演愈烈。
这时,城外的北伐军阵营却是一片热火朝天。覃玉亲自带着后勤队伍赶到前线,在城南设立了流民安置点。
“老人家,先喝碗热粥。“覃玉亲自给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妇人盛粥。这个安置点已经收容了三千多从南阳逃出的百姓。
“夫人,城里的清军开始杀马了。“一个刚刚逃出的年轻人报告,“他们连老鼠都抓来吃。“
更让覃玉忧心的是,北伐军的火器在连续作战后损坏严重。阿铁带着军工营的工匠,在安置点旁边搭起工棚,日夜不停地维修武器。
“这挺火枪的膛线都快磨平了。“阿铁满头大汗地检修着,“得重新镗孔。“
正月初五,南阳城内的局面彻底失控。饥民开始冲击粮仓,守军内部也爆发了冲突。图海亲手砍杀了一个想要开城投降的部将,但更多的军官在暗中串联。
这天深夜,雪魄突然在营中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向拯民意识到时机已到,下令全军做好进攻准备。
果然,天刚蒙蒙亮,南阳城南门突然打开一条缝,几个守军举着白旗走了出来。
“我们愿意献城!“为首的守军哭喊着,“只求将军饶我等性命!“
原来,城内的军官们经过密谋,已经控制了图海。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清军名将,此刻被捆得结结实实,押到了向拯民面前。
“要杀要剐,给个痛快!“图海梗着脖子。
向拯民却亲自给他松绑:“将军是条好汉,何必为清廷殉葬?“
图海愣住了,他没想到向拯民会如此对待一个俘虏。
北伐军入城时,看到的是一副惨状。街道上横七竖八地躺着饿死的百姓,幸存者个个骨瘦如柴。覃玉立即组织人手,开仓放粮,救治伤员。
在南阳府衙,唐瑶找到了更重要的情报——清军在整个中原的兵力部署图。这份地图比在信阳缴获的更加详细,连各支部队的调动路线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太好了!“向拯民如获至宝,“有了这个,我们就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阿铁则在城北找到了一个完整的兵器工坊。他兴奋地报告:“将军,这里的设备很齐全,稍加改造就能生产火器!“
最让人感动的是南阳百姓的反应。当北伐军开仓赈灾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捧出一面保存完好的明朝旗帜:“老朽藏了三年,就等着王师回来的这一天啊!“
短短三天,就有两千多南阳青年报名参军。他们中很多人全家都死在清军屠刀下,此刻加入北伐军,就是为了报仇雪恨。
正月十五,北伐军在南阳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元宵节。覃玉组织妇女们赶制了上万只汤圆,分发给全城百姓。雪魄似乎也很喜欢这个节日,它在街上踱步时,孩子们会大胆地往它嘴里塞汤圆。
那晚,向拯民站在南阳城头,望着北方连绵的群山。雪魄安静地蹲在他身边,月光下,一人一虎的身影格外清晰。
“下一站,洛阳。“向拯民轻抚雪魄的头顶,“我们要让白虎旗插遍中原。“
雪魄仰头发出一声长啸,这啸声在群山中回荡,仿佛在向整个中原宣告:王师已至,山河将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