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章清廷震动(1 / 2)

第62章清廷震动(第1/2页)

洛阳城头的白虎战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城内的秩序已基本恢复,市井间甚至有了些许热闹气息。但在这份平静之下,一股紧张的暗流正在涌动。北伐军指挥部内,炭笔划过地图的沙沙声、传递文书的脚步声以及军官们压低的议论声,交织成一曲大战前的序曲。

向拯民站在巨大的河南舆图前,目光锐利如鹰,手指重重地点在黄河一线。他刚刚接到了唐瑶情报队以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密报。

“诸位,”向拯民转过身,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凝重,“刚收到确切消息。河南全境失守,多尔衮坐不住了。”

他顿了顿,环视着堂内核心将领和官员:脸上伤疤未愈却战意昂扬的巴勇,沉稳持重的柳明,风尘仆仆刚从外面赶回的唐瑶,以及坐镇后方却心系前线的覃玉也派来了负责后勤的副手。

“多尔衮已在北京集结十万大军,其中包含三万蒙古精骑,号称二十万,不日即将南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与我们进行主力决战,一举将我们歼灭在黄河以南!”

“十万?!还有蒙古骑兵!”巴勇倒吸一口凉气,随即脸上涌起一股狠厉,“来得好!正好让他们尝尝咱们线膛枪和雪魄炮的厉害!”虽然接连胜利,但北伐军总兵力不过五万,面对两倍于己、且包含强大骑兵军团的敌人,压力可想而知。

柳明眉头紧锁:“摄政王亲征,倾国之兵而来,此战……关乎国运啊。我军新得河南,民心初附,根基未稳,若正面硬撼,即便胜了,也必是惨胜,恐元气大伤。”

“柳先生说得对。”向拯民赞许地点点头,他需要的不是莽夫之勇,而是战略家的头脑。“我们不能在河南硬拼,这里的一草一木,刚刚恢复生机,经不起大战蹂躏。而且,清军骑兵强大,在平原野战,我们即便有火器之利,也会付出巨大代价。”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黄河划过一道弧线:“所以,我的意见是——‘诱敌深入,聚歼于黄河以南’!”

详细的军事会议连夜召开。油灯下,将领和谋士们的面庞显得格外严肃。

向拯民阐述着他的构想:“我们要示敌以弱。主动放弃黄河北岸所有据点,甚至可以让出部分河南前沿城镇,做出我军兵力不足、畏战怯战的假象。主力后撤至洛阳、郑州、开封这一线预设阵地,利用我们之前修建的工事,以及黄河部分水道,构筑一个巨大的口袋。”

他看向巴勇:“巴勇,你的火器营和炮队是核心。必须隐蔽好,等到清军主力渡过黄河,深入我们的预设战场,再给予致命一击。步炮协同,空心方阵,都要发挥到极致。”

“大统领放心!炮队早就憋着劲呢!”巴勇拍着胸脯,声如洪钟。

向拯民又看向唐瑶:“唐尚书,情报是关键。清军的具体进军路线,主力构成,尤其是蒙古骑兵的动向,粮草囤积点,我必须第一时间知道。”

唐瑶一身利落的劲装,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锐利:“明白。我已加派了三批精干探子北上,混入商队、流民,甚至伪装成溃兵。多尔衮大军一动,我们就能知道。”她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据零星消息,清军内部对此次南征并非铁板一块,有些汉军旗将领似乎……士气不高。”

“很好,这点可以利用。”向拯民记下这个细节,随即看向覃玉派来的后勤副手,“粮草、弹药,是所有计划的基础。告诉覃尚书,洛阳总粮台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副手躬身道:“覃尚书已下令,从湖广、施南调集的粮秣正日夜兼程运往洛阳。并在沿途设立多个中转仓库,确保补给线畅通。覃尚书说,‘前线将士只管杀敌,粮草之事,绝无后顾之忧’。”

听到覃玉的保证,向拯民心中一定。有她在后方统筹,自己才能真正放心在前线指挥。

“雪魄呢?”向拯民忽然问。

一名亲卫答道:“回大统领,雪魄大人刚才还在院外趴着,这会儿……可能又去城墙上了,它最近总喜欢在高的地方望北边。”

向拯民微微一笑,这通灵的家伙,似乎也感应到了北方而来的巨大威胁。

洛阳城内,原本一座富商的巨大宅院被改造成了北伐军“总粮台”。这里进出的不再是绫罗绸缎的宾客,而是一队队押运粮草的士兵、核算账目的文书以及各地调派来的民夫管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2章清廷震动(第2/2页)

覃玉褪下了华丽的裙装,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深色布衣,发髻简单挽起,只有一枚玉簪固定。她站在堆积如山的麻袋前,手中拿着厚厚的账本,正与几名下属核对着数目。

“从武昌来的这批稻谷,有多少入库了?受潮的多不多?”

“回覃尚书,已入库八成,抽查过了,品质尚可,仅有少量受潮,已单独晾晒。”

“施南来的腊肉和压缩干粮,直接分装,准备配发到各营,不要进大库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