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松山祐三纠结时,天边又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这下子不由得他继续犹豫了。
“准备撤退!”
“现在?阁下,我们现在撤退完全是被暴露在唐兵的火力之下啊,至少也要等到天黑吧?”
“天黑?八嘎,你没听到天上的飞机吗?再这样下去,不到中午我们就要死光光了!”
松山祐三甩了那名副官一巴掌,然后立即拿起望远镜,在两名卫兵的保护下匆匆来到就近的观察点。
此时的主阵地虽然还没有崩溃,但在国防军先头单位的猛烈突击下,主阵地已经被切割成几个零散的战场了,后方跟进的国防军官兵及时对阵地进行了占领,本就所剩无几的火力点也被跟进的步兵炮一个一个的敲掉。
而天边的轰鸣声越来越近,松山祐三立即下令撤退,在留下了一些残兵阻击国防军之后,松山支队迅速脱离了防线,向东京城区方向撤退。
可惜,这次飞来的飞机并非是战斗机或者轰炸机,而是侦察机分队的俯冲轰炸机,他们并不具备什么作战能力。
不同的环境让国防军的心态和战略思想与IJN完全不同,这从很多地方都可以观察到,比如国防军愿意拿出宝贵的条约吨位去建造在这个时代并不必要的防空巡洋舰,甚至比皇家海军还要快一步。
同样的思想也体现在舰载机上,国防军航母上都建有搜索分队,其中的侦察机大多由俯冲轰炸机改装而来,它们会拆除机翼和机头上的机枪,只保留自卫机枪,同时也不会挂载航弹,而是会挂副油箱以增加航程。
它们所执行的是存粹的侦察任务,除非出现特殊情况而导致侦察机不够用,才会出动其他俯冲轰炸机临时替代。
历史上的日本人则不然,它们痴迷于进攻,在战争初期轻视战术侦察,其他国家虽然也没好到哪里去,但至少还有相应的分队。
而日本人将侦察看作变相的防御行动,不愿在这方面的任务上投入太多的资源,它们没有专门的侦察单位,在许多时候,日本海军只会将极少的一部分飞机用作侦察活动,然后把其他飞机全部留作进攻,而且这部分任务基本会被交给巡洋舰弹射的水上飞机担负,连舰上飞机客串都不愿意。
这支侦察分队前来观察主要是判断战场纵深情况,而非专门针对此处的日军,且它们也没有什么攻击能力,所以并没有过多的在意后撤的日军,掠过他们后继续向东京城区飞去。
在飞机下担惊受怕了许久,松山佑三等人才终于撤到了“安全地带”。
紧接着,松山下令清点人数,不点倒好,点了心里更是凉透了,昨天中午誓师时清点人数,整个支队两支千人队尚有六千余人,然而,在今天短短两三小时的战斗和不到十公里的撤退中,便损失了惊人的一千七百余人。
而猛烈的炮火和空袭在歼敌数字中占据了大多数,大约一千人都是炮弹和航弹的战果,其余的六百多人之中,手榴弹、枪榴弹等爆炸武器占了接近一半,机枪次之,冲锋枪和步枪则最低,被刺刀等冷兵器打死的人尚不及火焰喷射器来的多,而参战的不过是从旅属防化连和工兵营借下来的八支轻型火焰喷射器。
在自动火力对比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如果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肉搏战的价值是一门学问,不过本位面是没有人去研究这个了,毕竟有能力研究这玩意儿的国家给自己的步兵班多装备几支冲锋枪显然更容易。
日军撤的很快,陆战一旅也懒得去追,一团在渡河之后立即配合随同的工兵单位修建浮桥,以供后来者渡河。
但他们也没有完全停下,一团组织了一些侦察单位向前探索,同时申请海军的侦察协助。
不过,还未等他们将报告递上去,刚刚完成纵深侦察的搜索机分队便已经贴心的将他们所观察到的情况送到了一团手中。
“据海军飞机报告,周围并无其它可疑敌军,当面日军在撤退后直奔东京而去,目前应以抵达。”
“好,我知道了,等浮桥修好,我们线向前挺进,等待大部队跟上后咱们入城。”钟昌依然站在他那辆越野车旁,点了点头。
在后方,徐前希等人已经接收到了第十四师的消息,他们顺利抵达目标地点,顺利与日本陆军交接,经清点,营地内共有125387人,与纸面数据相差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