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槽,他妈的鱼雷怎么跳出来了?”
在舰上水兵震惊的目光中,有些鱼雷直接浮上水面之后猛然跃起,从防雷网上空跃了过去,直直的冲向防雷网内的战舰。
鱼雷还能打水漂?
但这些鱼雷的准头很糟糕,第一轮投弹中接近五分之一的鱼雷都飞出了水面,但很幸运的是,这些鱼雷都没有命中,或是沉底,或是偏航,总之都没中,吓的船上的船员。
“别他妈看了,鱼雷溜了,飞机来了,想挨炸吗?”
相比之下,俯冲轰炸机的战果反而更好——当然,只是相对的。
不同于英日,中国和美国海军都将航母的第一属性视作机场,因此更关注机场功能的发挥,在这方面就表现为美军对于俯冲轰炸战术的运用更加的熟练。
想要炸沉战列舰,除了鱼雷就只剩下水平轰炸仍战列舰穿甲弹改造的超重型穿甲航弹,而对于美军来说这两者都是运气行为。
因此,俯冲轰炸机大多数都奔向了航空母舰,此时在港的航空母舰共有太微垣级两姐妹和“长庚”号这三艘。
太微垣级其实不用太担心,无畏所携带的500磅穿甲航弹几乎不可能击穿她的装甲甲板,除非美军整了什么花活,把1000磅航弹带来了,但即便如此也就开一个洞,问题不大,伤不到根本,倒是作为常规航母设计的“长庚”号要遭殃了,甲板肯定是保不住了。
在开战后的3分钟,这场袭击的第一个重伤员出现了,尽管设定潜深的鱼雷全部失效,但一枚跳过防雷网的鱼雷居然没有偏航,直接撞在了舰体前部,剧烈的爆炸之后,“安徽”号战列舰侧舷开始进水。
“报告,鱼雷命中左后侧!”
“对侧注水。”舰长立即下令。
一枚鱼雷对于“安徽”号这样的间战期战列舰来说问题不大,注水应该能平衡舰船,封堵漏洞后恢复不成问题。
然而,舰长却没有料到,这枚鱼雷爆炸后导致油库泄露,舰上燃起大火。
同时,爆炸导致左侧消防系统失灵,只能靠人力灭火,穿着橙红色的厚厚的防火服的损管队员拎着水枪匆匆往舰艇左后方赶去。
但是,情况并不容乐观,大火又点燃了舰上水侦的航空燃油,越烧越猛,舱室璧都被烧的通红,不得已,损管队只能在周围清理出防火带,任由它烧去。
不过,好在注水系统和右侧门禁系统没有故障,否则注水失控那可就完蛋了。
除了攻击军舰的蹂躏者和无畏,来袭的美国海军舰载机还有大量的“水牛”舰载战斗机和“飞行桶”舰载战斗机,这两种飞机,前者国防军已经在东南亚见过了,后者则是一种老旧的双翼战斗机,速度慢,火力弱,颇为笨重。
这些舰载机下都挂载了轻型航弹,当蹂躏者和无畏对着国防军主力舰全力输出时,这些战斗机们则陆续向小型舰艇和码头设施俯冲扫射投弹。
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原本宁静优美的特鲁克环礁就变了幅景象,爆炸的火光冲天,不同口径高射炮的曳光弹在天空中留下了或疏或密的光网,飞机则在这些高炮中穿梭。
海面上也一片狼藉,漂浮着各种轻质碎片和泄露的粘稠的黑色重油,弃舰逃生的水兵们挣扎着游向岸边,参与救援的驱逐舰等小型舰艇一面对抗着袭扰的飞机,一面打捞着落水的沾了黑油黑的看不清模样的舰员。
“他妈的逮着个美国鬼子!”
“枪毙!”
“铳了他!”
每分每秒都有人在死亡!
“这些美国人从哪里冒出来的?”
“别管了,快把弹药搬过来!”
战舰上,水兵们匆忙奔跑着,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在战时是那么的短暂,但在这个大部分人都睡了的早晨,是那么的遥远。
很多水兵连鞋子也来不及穿,搭着一件汗衫就跑了出来,跑进防空炮位,操纵着各色各样的火炮向天空中射击。
对于美国的飞机来说,停泊于海上的国防军战舰如同靶子,而对于舰上的国防军防空兵来说,这些美国飞机也不比靶子好多少。
又一架起火的蹂躏者拖着黑烟向下栽去,坠毁在岸边升腾起一团腾起的火球。
10分钟的时间,国防军的水兵们基本就位,美国人的第一波空袭也接近结束,这一轮行动,美军共出动战机377架,规模可称遮天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