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针对菲律宾的行动正式开始,空军率先展开了空袭行动。
虽然菲律宾的空军实力远逊于原时空,也不可能把雷达送到菲律宾来,但基本的防空观察哨和其他防空观察设备还是有的,至少麦克阿瑟可不希望自己坐家里就被一颗炸弹炸死了。
在确认国防军机群来袭以后,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声瞬间响彻马尼拉全城,紧接着,军营、码头、机场、铁路调车场等重要设施全部都遭到了轰炸。
在开战之后,虽然由于任务不紧,国内民用向军工转型速度一般,空军的兵力增长有限,但整体上还是上浮了不少,大约新增了3000架不同类型的飞机,战时飞行员培养的试点探索经验也逐渐开始推开,速度称不上快,但思路很清晰。
第一波空袭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机场、铁路的设施的运作以及封锁港口,对于前者,国防军投下了包括“蝴蝶炸弹”和“反跑道炸弹”在内的多种特种航弹,阻止敌人修复这些设施。
顾名思义,蝴蝶炸弹看起来像是一只蝴蝶下面挂着一个小圆筒盒子,只有两公斤,属于一种集束炸弹,这种炸弹又小又敏感,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结果非死即伤,能够对敌人造成很大的恐惧。
而国防军研发的反跑道炸弹相比于后世要少了很多部件,只是一个简单的爆炸弹筒,里面放置了一些地雷,爆炸后可以破坏机场跑道,同时散布地雷,阻止敌人修复。
这两种炸弹都给机场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工人打死也不敢再返回满布炸弹和诡雷的机场。
至于封锁港口,则主要是使用空投水雷,封锁马尼拉湾的出入,美军的水面舰艇在两个月前已经撤走,如今就只剩下一些潜艇了,因此水雷的种类也有所不同。
面对敌人的进攻,美军也没有坐以待毙,远东航空队战斗机与来袭的国防军机群展开了激烈交战。
远东航空队总共只有97架P-36和12架B-18轰炸机,没有XP-40战斗机,也没有B17轰炸机,空中力量薄弱。
拿着这些老旧战机,远东航空队很快便败下阵来,仅短短3个小时,他们便彻底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此时,美军司令部里已经被各种讯息、指示和情报塞满,一台台打字机传出噼里啪啦的敲击声,许多打字机甚至发生了故障,火急火燎的文职捧着文件快步疾走,各种军官也穿梭其间,时不时的就有人被撞到。
军营当中也一团乱麻,所有人都清楚,美国本土一时半会是不可能派来援军的,在接下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都只能靠自己。
但他们自己靠得住吗?
这显然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因而,相比于原时空对战日本那样混乱但热情的氛围,对上中国,他们的热情也没有了,只剩下混乱了,与英国人和荷兰人没什么区别。
不同于军方的混乱,政府和民间又是另一副面孔了。
从三百多年前开始,马尼拉就一直是菲律宾的首府,城市人口约有62万,略胜新加坡一筹,都会区人口更是超过200万,是东南亚保三争一的大城市。
国防军飞机向马尼拉市区空投了大量的传单,向当地的菲律宾人说明美国人允诺的独立只不过是骗人的把戏,实际上依旧会暗中操纵菲律宾。
这些传单附上了许多条美军镇压菲律宾抵抗军的战例,另外还有关于马来亚、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区现况的图片。
除此之外,传单上还标明了可能遭到空袭的目标,建议民众不要靠近那些危险的地方,否则后果自负。
由于有雅加达和新加坡作为先例,城市里反而没有太多的混乱,尤其是富人区,如果双方不交战,像是新加坡那样投降,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交战,也无非是像雅加达那样,社区委员会否认战争,两边不得罪即可。
马尼拉这座大都市并未终止运转,一切机构都在正常工作——
公共交通仍在运转,电车仍在运转,公交车和出租车也照常出动,只是避开了一些被标定的设施;
电力供应正常,商铺集市上的霓虹灯从未熄灭,影院剧场也在播放着电影和按照场次演出,甚至于在大音乐厅中,小有名气的马尼拉交响乐团还在如期举办着他们的演奏。
……
「……元帅的副官乔纳森-温莱特将军视察了卡恩塔兵营,军队的决心非常坚定,士兵们正在维护大炮和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