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布局,第一要务是划分了战区,陆军主要负责东经159°以西区域,海军主要负责东经159°以东海域。
这一布置与历史上相同,所将造成的问题,比如抽象的情报互通,尽管并非是陆军有意要坑海军,而是单纯的信息链不连通问题,只要能沟通,还是会好好配合,拎清主要矛盾的,不像日军那样来的纯粹,就是摆明了要坑你,但这也依然是可观存在的问题,显然不会少了。
只能说,不如求上帝保佑不要发生意外。
哦,弗莱彻是倒霉蛋,那没事了。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场战斗,美军的陆上力量显然是有所不足的,由于本位面不存在英军的那几位传奇观察员,美军对于瓜岛的守军完全没概念,只能知道,国防军基于进攻理论,在当地布置的兵力不多。
从这里来看,虽然美军这次突袭本身的战果不多,但也给自己赢得了先机。
另一个方面,美军本身也确实没有太多的力量可以动用。
首先,陆战一师正在筹建,根本来不及投入战斗,因而美军预计中的第一梯队为海军陆战队第5团。
陆战5团历史悠久,一战时在贝洛森林一战成名,当时侧翼的法军建议美军撤退,但是却被陆战5团回绝道:“撤退?见鬼去吧!我们才刚到这里!”
面对进攻的德军,陆战5团直接上刺刀,主动向德军发起冲锋,一举夺下了德军占据的142号高地,一日之内伤亡三分之一还能够坚守在战场上,可谓是赫赫有名的劲旅。
即便如此,陆战5团也一刻未停,在之后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和陆战6团并肩作战,抵抗下了德军五个师的轮番进攻,甚至创下了无掩护硬冲机枪阵地,上刺刀一举击溃德军的传奇。
至于第二梯队,那就是陆军的第39团级战斗队,临时组建的战斗队是美军的特色。
这支部队来自于刚刚进驻夏威夷的美第9步兵师下属的第39步兵团,除了其本身,还额外加强了第9步兵师下属的第26野战炮兵营和第15战斗工兵营的一个连,总兵力约四干人。
除了这两只军队,还有一支部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坦克部队。
纵观美军在太平洋上的作战,无一例外的都十分依赖坦克,没有坦克的美军很难在交战中占据上风,而一旦坦克落入下风,美军也就输了一半了。
因此,美军抽调了数十辆M2中型坦克和M2A4轻型坦克组成了一支坦克营,尽管这两种坦克的质量都一言难尽,但美国人也没有更好的了,也就只能先这样了。
总的来说,这支部队纸面上来看还是不错的,虽然武器装备稍显落后,但至少该有的都有,并不少什么。
然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虽然海军方面声称:相比于陆军,海军陆战队对两栖作战更加熟练,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各国都有海军陆战队,但不代表各国的海军陆战队都能独立执行登陆任务。
登陆作战是一种极复杂的作战,这也就意味着成编制的,尤其是大编制的陆战队,它在二战之前不是,也不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部队。
对于一战前的几乎所有国家来说,海军陆战队更常见的职责都是保护海军基地和船只,而只有当需要时,才会临时专门组建大编制的登陆部队。
在过去科技水平低下时,倒没什么问题,但到了二战,登陆作战开始变成一个海陆空三体联动的复杂作战后,原有的方式就不可能顺心了。
相比于美国,国防军自然是颇有远见,早早的就组建了专门的陆战部队。
而陆战5团可就糟糕了,一战后远征军解散,本时空又没有上海租界,所以一直到1939年未,陆战5团才重新组建。
而到目前为止,他们只进行过一次登陆训练,至于结果嘛......
范德格里夫特将军在观摩了这场演习,返回司令部后如是描述道:
「海军一轮轮的壮观的火炮打击下,场面却相当糟糕,登陆艇在出发后左转右转找不到登陆点,军官在大声叫唤和争吵,士兵们不知道该听谁的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许多登陆艇发生了碰撞事故,半个小时后一半的部队才上岸,而且每个连队都是分散混乱的。」
可是,时间不等人,罗斯福只能如此说道:“告诉他们,我们很快就要行动了,要去一个很糟糕的地方。”
除了武器和训练,情报也是制胜的重要因素。
然而,美国人这方面也异常糟糕,美军现在恰恰缺乏目标地区的资料。
瓜岛的情况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两眼一抹黑,手头连一张地图都没有,海军只能依靠一名在瓜岛的前种植园农场主回忆当地的地理地貌。
“嗯,先生,你画的这条线是什么?”
“这大概是海岸。”
“那上面有什么?”
“可能是泥士,也可能是石头,或者沙子,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