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上将与左执法均为太微左垣属星,用来命名舰载机中队,东上将队为俯冲轰炸机中队,左执法队为鱼雷攻击机中队。
地勤队员们用力的推动放着航弹的小车,为每架执行任务的飞机挂载航弹。
而由于国防军的航母多为了压缩重量而选择封闭式机库——事实上,与一般人所想象的不同,封闭式机库由于强力甲板承担结构功能,结构重量要比封闭式机库轻得多。
但封闭式机库也就导致这些挂载完毕的飞机不能发动引擎来预热,不支持在机库中暖机预热的操作,必须要等待升降机将飞机运上甲板,在进行各种准备。
而这种选择也是促使国防军走向装甲航母的原因——己方在出动效率上不如美国,只能靠装甲甲板先挡一挡了,至于产生的舰载机容量下降的副作用,也就只能忍了。
太微垣和天市垣级均无外飘升降机,因此主要由前后两台大型升降机反复运作,一次可以放下两架机翼折叠的舰载机,将一架架飞机提升到了飞行甲板上。
排满了飞机的甲板开始放飞战机,第一轮攻击波次大约放飞了半数的战机,约150架,他们的战术目标是摧毁机场、压制防空。
不过,需要知道的是第二舰队本身在昨天已经被发现了,因此这场行动并不能被称之为突袭。
换言之,敌人也是会来的。
果不其然,上午6时43分,攻击波次还未抵达塔拉瓦时,一架在舰队上空盘旋警戒的三七式舰战发现了从东南方飞来的美军机群。
飞行员略感意外,但并没有任何的慌张,立即向战舰汇报了情况。
“飞的很慢,目测应该是鱼雷机。”
“收到!”
“防空警戒!”
舰队防空的最优解自然是飞机防空,而现在整个舰队上空盘旋着三十多架战斗机,因此各舰的防空管制官并没有什么慌张,只是通知防空组进入战位预备。
在舰队的南方,“辰星”号和“太岁”号的舰载战斗机中队立即出动,28架战斗机扑向飞来的敌人。
这支机群在今天日出时分从塔拉瓦基地起飞,塔拉瓦方面深知,己方毫无优势可言,他们与其让战机在地面上等着被炸,不如去赌一把,于是组织了这个包括TBD鱼雷机、SB2U辩护者俯冲轰炸机和F2A水牛战斗机在内的攻击机群,试图在阳光的掩护下进攻,希望尽可能的削弱国防军航母编队。
然而,位于舰队北方的“镇星”号警戒机与他们错开了一些位置,而飞行员心有相当的细,让他们成功发现了这支机群。
这注定是一场飞蛾扑火般的行动。
一架深蓝色涂装的三七式舰战首开战果,它从二干米高度迎面俯冲攻击,仅一个照面,机头的两挺12.8mm机枪和机翼翼根的两挺7.5mm机枪就将一架缓慢的TBD鱼雷机打着了火。
海军航空队的许多陆基飞行员严重缺乏经验,他们当中很多人才从飞行学校毕业没多久,绝大多数飞行员都是初出茅庐的菜鸟,他们在此之前只在训练场投放过一次鱼雷模型,亦或是向地面用白色油漆画的长方形俯冲投弹,后座机枪手甚至只进行过一两次打靶训练。
美国飞行员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完善的后方训练以及巨大的牺牲上的,二战中美军有高达15000名飞行员死于训练事故,远远大于日本击毙的美军飞行员。
只可惜,现在是没时间让他们去体会这些东西了。
来吧,上机就实战!
十多分钟后,继续前进的美军飞行员见到了有可能是他们人生中最壮观的场景——八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以及数十艘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散布在大海之上。
一时间,甚至有几名飞行员都忘记了自己手里的事情,直到子弹打到自己的飞机上才反应过来,只是此时为时已晚,又是一连串的子弹,飞机很快便失控坠入大海。
但这样的便宜显然不是到处都能捡的,剩下三十多架战机依然保持着警惕,尽管他们是群菜鸟,但他们显然记着教范上的环形防御阵列。
然而,在国防军飞行员看来,傻大黑粗的F2A水牛战斗机完全是彻头彻尾的废物,莫说现在是以多打少,就算是一对一,甚至是二对一,以双方的技战术差距,他们也有信心在其中杀个七进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