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来说,与历史上不同,本位面的BMW-117确实可以被称为一款不错的发动机,但奈何其实在是一款仓促的产品,恐怕德国人自家都玩不明白。
诸多细节问题令各设计局极为头疼,但这毕竟是那战列舰图纸鹤诸多关键技术换的,总不能真就扔在那儿不管了。
因此,这个烫手山芋最终被西北航空设计局接手,左捣腾、右捣鼓,搞了快三年的功夫,一直到今年秋,才算是基本堪用。
当然,这已经算是快的了,毕竟有德国人的全套技术资料和顾问,而且二战发动机也不难。
此时,这家伙儿被称作“鸢一式”(YA1427),相较于它的老子,BMW-117,鸢式发动机已经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跟德国人的路子相去甚远,由于此前合作的液冷航空发动机公司一直是法国人,它其实还沾了点西斯帕诺的味道。
投产的鸢一式发动机整机干重595公斤,压缩比6.8:1,最大功率1400马力,气门叠角30°,一级二速机械增压器。
单论性能,鸢式显然并不算是差,德国人推出的BMW-117H型和英国人的一级一速增压灰背隼最大功率也都在1300马力左右。
然而,问题是,鸢式的可靠性和产量都实在是不容乐观,标定寿命只有55~60小时,再加上太平洋战区的战场需求,液冷发动机终究是无法成为主流。
不过,其高空性能不错,因而,最终其定位也就被放在了高空拦截机的位置上。
另外,由于液冷截面更小,装上鸢式发动机后,战机速度提升则要更明显些。
至于作为主流的战斗级发动机,依然是鹤系列,鹤二式(HE1419)十四缸风冷发动机正在取代鹤一式,这款发动机于1939年7月开始量产,整机干重622公斤,总排量38.92L,压缩比7:1,海平面最大功率1100马力,临界高度最大功率1300马力,一级一速机械增压器。
相比于鸢式,鹤系列性能和产量均是中规中矩,基本与欧洲各国保持同步,而且也算是结实可靠。
至塔拉瓦海战前,太微垣级、天市垣级、启明、太岁等舰上的舰载机基本都完成了换装。
但从目前最新的情报来看,英国人已经开始使用新的飞机了,在不列颠空战中,德军明显观察到英军的飞机变化。
“请看,谭先生,这正是英国人的新式飞机遗骸......”在国营436厂,即容克斯公司主工厂内,一名德军中校正向着一队人介绍面前这架其貌不扬的飞机。
“嗯,英国人这飞机长得倒是......”
“一言难尽?”
对于面前这群说着自己听不懂的话的东方人,这些德军军官和外交官员似乎也没有什么反应,而是继续的介绍着。
“乌德特阁下,敢问贵军是否对该飞机的发动机做了测试?”
发问的人名为谭铭之,是联邦访欧特使团副团长,同时也是海军航空兵器处总监,正所谓海军的上级不是国防部,而是外交部,他本人在外交场合也表现的相当不错。
特使团的主要任务是访问德国和法国,兼考察德法两国技术兵器发展。
在半个月前,特使团自联邦西陲重镇塔什干启程,乘坐飞机,经布哈拉苏丹国和希瓦王国飞往阿塞拜疆。
今年春天,由于苏俄红军一心要打圣彼得堡,以及英国远征军的行动,红鹰军团便在志愿军总司令部的指示下向南方行进,策应阿塞拜疆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攻占俄国最重要的石油基地——巴库。
英德两国在阿塞拜疆境内爆发了相当规模的会战,伊朗和士耳其两国均站在英国一方,导致匆忙赶来的红鹰军团损失惨重,险些没能守住巴库。
而现在驻扎在阿塞拜疆的是红鹰军团下属的一支战术集群,由两个山地师、一个机械化步兵团和两个独立装甲营组成,同时还布置有大量的高射炮。
8月初,两国又碰了一回,这次准备充分的红鹰军团一举歼灭英军五干余人,至此英军便转变了方向,不再指望打陆路进攻巴库,而是改由持续的战略轰炸以及特种作战(现代意义上的)来破坏油田。
大批的英美轰炸机进驻法属叙利亚,以大马士革为中心展开轰炸,由于战略轰炸以及此前的战争破坏,巴库油田和炼油厂的产能大幅下降,仅剩25%,但恢复速度很快,根据德国人所说,巴库油田的产能可以恢复到50%以上。
只不过,德国人的油料供应情况如何并不为人所知。
随后,使团又经陆路来到基辅、再乘坐飞机来到了柏林,沿途还顺便考察了一下俄国境内的铁路情况——
中欧双方正打算修建一条更靠南方的亚欧大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