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以东,约90海里
丙字二〇六舰队上下一片黑暗,高宪申等人同样在讨论夜袭的可能性。
白天的侦察已经确定对方拥有战列舰和多艘巡洋舰,而在派出袭击机群后又未能找到敌人,固然他们有可能是返回南方了,但也不能排除敌人的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这支舰队对于众人来说都是很神秘的,高宪申并不知道它的指挥官是谁,但本着稳妥的想法,他还是做出了应对措施。
敌人的舰船不难猜,22节的航速以及同航母编队就排除了那群铁王八,而北卡吃了雷,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来了,而美军大概率还没有接收新的战列舰,因此肯定是南卡,而航母也只剩下“列克星敦”号了。
大堡礁横贯南北,周围暗礁遍布,美军最稳妥的选择自然是沿着海岸北上,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被发现的风险太大了。
而如若不然,则必然走龟岛水道,虽然暗礁还是很多,但相对来说还是一条安全可靠的道路,且有着群岛和群礁的掩护,雷达不容易探测到,也便于军舰隐藏。
所以,为了反制美军的可能偷袭,高宪申命令两艘驱逐舰脱离舰队,前往群岛北段巡逻。
此时,美军的所有战舰都关闭了主要灯光和百叶窗,以确保不会漏光暴露行踪,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航程已经过了多半,周围的岛礁数量明显减少,很快就要离开这个遍布岛屿和珊瑚礁的鬼地方了。
午夜11时32分,航海长汇报了方位,显示他们已经离开了群岛区域,进入了近海区域,TF-64舰队上下越发紧张。
哈尔西下令让“博伊西”号轻型巡洋舰弹射水上飞机作为侦察,结果后者误以为旗舰要她做好战斗准备,因此将水上飞机扔了下去。
在几度确认之后,哈尔西无奈,只能让“海伦娜”号弹射水上飞机。
大约半小时后,水上飞机发回搜索报告,确认海岸线以东海域有多个灯光源和船影,判断为中国舰队。
不久后,哈尔西又命令在南方海域待命的两艘潜艇前往预订地点侦察。
午夜1时09分,负责在克伦特岛北段巡逻的“廉江”号驱逐舰发现了异样。
在舰体水线以下深处,水听器室隔绝了海风的呼啸和引擎的低频震动,监听员耳中只剩下水流冲刷舰体的沙沙声,以及耳机里传来的、被放大了无数倍的海底噪音交响曲——那是海洋生物的低鸣、远处海浪的涌动、甚至舰体自身螺旋桨旋转产生的固定韵律。
水听兵李小立正全神贯注地监听着他的水听器阵列。他的耳朵早已习惯了这片海域的背景音谱。突然,他耳机里一个特定方向的背景噪音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杂质”。
“嗯?”李小立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耳机的压紧程度,眉头微微蹙起。
那声音非常微弱,几乎被淹没在背景噪音里,像是一种有规律的、低沉的“嗡…嗡…”声,间隔很短,但又不同于“廉江”号自身螺旋桨那种熟悉的、稳定的节奏。
他屏住呼吸,手指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水听器的接收增益和方向滤波器,几秒钟后,那微弱的声音似乎清晰了一点点。
带着疑惑,他又接着仔细判断了一番,大致确定方向在舰艏右舷约30度方位。
“组长。”李小立压低声音,“右舷030方位,有微弱异常噪音。”
水听长王德海闻言立刻凑了过来,接过备用耳机套在自己头上,同时向另一人命令到:“小赵,立刻启动主动声呐预热,准备随时开机。”
王德海凝神静听,耳朵迅速过滤着杂音,很快,他也捕捉到了那丝不和谐的“嗡”声。
这声音确实非常微弱,时断时续,但节奏稳定,带有明显的人工机械特征,不同于任何常见的海洋生物噪音或自然水流扰动。
“不是鱼群…”王德海喃喃自语,眼神锐利起来,“这声音…很闷,在水下传播衰减得厉害,距离应该比较远……但方向稳定,不排除是潜艇。”
低速巡航的潜艇电动机噪音是最难捕捉的,尤其是在背景噪音复杂的浅海区域,而澳洲沿海独特的地理环境更是如此,潜艇在此地活动可谓如鱼得水。
就比如,自开战至今,国防军大约有20艘潜艇在澳洲东部活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即斩获了42万吨的优秀成绩,而己方仅损失5艘,平均单舰战果8.4万吨。
“能确认吗?”李小立声音有些发紧。
“不能百分百,但高度可疑。”王德海点了点头,“小赵,主动声呐预热完毕没有?准备发射一次短脉冲,只测距,不连续照射,方位就锁定右舷030。”
“预热完毕,随时可以发射。”小赵的手已经放在了发射按钮上。
“好。”王德海立刻抓起直通舰桥的电话,“舰桥,水听器室报告!右舷030方位,远距离探测到可疑水下机械噪音,特征疑似潜艇电动机低速运转,请求授权进行主动声呐短促探测确认!”
舰桥内
舰长周海平中校正借着罗经盘的微光审视海图,听到声呐室的紧急报告,神经瞬间绷紧,他立即接过话筒:“水听器室,我是舰长!特征强度如何?方向有无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