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逻辑链路也完全能够说得通,但事实却正好相反,双方确实讨论了航母的问题,却并非回援夏威夷,而是主动出击......
但这一错误并未影响舰队的行动,美国航母回援夏威夷本就是计划中已经考虑过的事情。
2月1日,“圆明园”号搭载着陆战一旅和陆战二旅独自踏上了旅途。
作为满载排水量接近八万吨的海上城堡,“圆明园”号的价值与她和平时期同样昂贵,现在她担负起了高速运兵船的职责,最大搭载可以达到1.5万人。
按理来说,她还是装不下两个陆战旅的,不过陆战二旅的工兵营和第一团先一步去了中途岛,自然也就能载下了。
至于他们的补给和武器装备,则交由常规运输船队运输,这艘宝贵的邮轮不需要也没有设备搭载这些重武器。
而她的安全性也无需质疑,她能够以近30节的巡航速度跑完全程,没有任何一艘战舰能够与之赛跑,潜艇更是只能看到她的影子。
当然,由于其优秀的生活环境,其上搭载的各部队的士气也是相当高涨,精神面貌很好。
毕竟大家原本以为又是拥挤闷热、臭烘烘的运兵船或货轮,没想到这次居然搭乘如此庞大的海上城堡,即使里边的豪华装潢已经全部拆除,并且大幅增加床位,但宽敞舒适程度仍然遥遥领先。
2月6日,第一编队与甲字一十六航空舰队抵达中途岛,稍晚些时候,“圆明园”号也搭载着陆战队抵达了中途岛。
2月9日,国防军各舰队在中途岛完成汇合,期间在此接受了一支油轮船队的补给。
2月11日,国防军舰队完成整顿,开始离开中途岛,开始朝夏威夷方向进发。
2月14日,甲字一〇六舰队进入夏威夷的侦察范围,距离最近的考爱岛只剩下不足一干公里。
从2月8日,美军确认国防军已抵达中途岛后,便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远程搜索,每天都要出动数十架次,消耗上万加仑的燃油。
为方便协调,夏威夷的陆军航空队、海军陆战队航空队、海军航空队以及侦察舰队全交由太平洋侦察部队司令约翰·牛顿少将统一指挥,不过这位牛顿少将并非出身航空兵,因此珍珠港方面指派了海军航空队的德弗莱·克拉伦斯上校协助。
牛顿少将根据发现时间和地点对国防军的航行做了预判,认为在13号左右对方将会进入1200干米的警戒范围内,因此其将第一批次大规模侦察的时间放在了14号的早上。
14日凌晨,一架接一架的飞机从考爱岛和瓦胡岛的机场或码头起飞,向西方向展开扇形范围搜索。
今天天气很好,万里无云,按理说很适合侦察任务,但侦察部队花了一上午也未能有所发现。
克拉伦斯上校认为这个还是搜索的密度不够,因此在中午又下达了进一步的命令,要求提高搜索飞机的数量,缩小搜索间隔,增加搜索密度。
这一行动果然有效,下午3时12分,一架B-17轰炸机发回了「遭到敌机攻击」的电讯,随后它又汇报了位置,在西方偏北、距考爱岛约880公里处。
这架B-17轰炸机遭到了两架敌方舰载机的围攻,新换装的三七式己型舰载战斗机搭载了4挺15mm机枪,15mm机枪的威力固然远大于12.8mm机枪,但对付B-17这种皮糙肉厚的家伙,想要击落,要么有绝对的数量优势,要么就只能指望对方出现故障了。
但想要逼退敌人,还是可以的,两架舰战联手对B-17的薄弱部位出击,凭借着飞行员优秀的素质,很快便将对方打着了火,接着这架B-17开始返航。
此时,基地回电问询轰炸机所遭遇的敌机是什么类型,这架B-17又进行了回复:
「两架轻型战斗机,灰蓝色涂装」
美军立即判断国防军舰队就在附近,当即要求附近的全部飞机都前往搜索空中遭遇战坐标周围300干米的海域进行侦察。
一个小时后,一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又遇到了两架国防军舰载机的尾随追击,随后陆续又赶来两架,经过半个小时的追逐战,这架卡特琳娜水上飞机被击落。
尽管这架水上飞机被击落了,但其位置信息也被传回了珍珠港,通过两次袭击的位置信息,美军以此建立了坐标系,大致确定了国防军舰队的方位。
临近傍晚,美军再次放飞了一批飞机,在划定的区域内进行搜索。
最终,在距离考爱岛约750公里处发现了一支分舰队,并观察到了一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