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的岛屿地形作战,斗志坚定的残兵败将可以坚持抵抗很久,清剿起来很麻烦,历史上美军在攻占岛屿以后,肃清残敌往往要花上十天半个月。
但若是只是削弱敌人,保证机场可用,倒也不是做不到。
威胁大体上有两种,一种就是直接性的,敌人步兵单位顶在脑门上,随时能够突进到机场周围,这样自然是最危险的,而另一种则是远程火炮的打击。
从目前来看,尚无法断定美军是否在山中部署了大口径加农炮,如果有,自然是很大的威胁,务必设法剪除,如果没有,那么处理起来也就简单了。
出于舰队方面的担忧,徐前希决定调整战术,同时对城市和纵深展开进攻。
对于城市,由少量坦克伴随步兵行动,拔除据点;
对于纵深,则由装甲部队实施快速突进,自平原西部向山谷方向挺进,切断西部和防线中的美军的联系。
2月22日下午,临时驻地中,官兵们收拾好了各自的武器装备,向城市进发的部队中,步兵们基本沿用原定计划,因此出动的很快,而向纵深挺进的则要更多的调整时间。
登陆部队的装甲单位有限,中型坦克营主要分配给后者,前者就只能以少量的中型坦克搭配两栖坦克行动了。
三九式两栖坦克已经在修械所中去除了船体,现在就像是一辆普普通通的轻型坦克。
而剩下的一个中型坦克排则都是之前战损、经过连夜抢修的坦克,车体被穿甲弹击穿的孔洞现在已经打上了补丁——修械所的机械师们将一根锥型钢材钉到孔洞里,然后切除多余部分,焊接一下,就算是修补完毕了。
“计划有变?”
“没变!跟着走就是,不准乱跑。”
各车的车长都聚在一块,首长决心图被摊开放在一辆装甲车的车体上,大家凑过去确认作战计划。
下午2时30分,进攻行动在推迟了两个小时后正式展开,考爱县城区以低矮的木制建筑为主,大多是典型的美式房屋。
由于此前白磷弹的意外功劳,城区已经没了大半了,美军指挥官据此也认为这样的脆弱城区不适合布防,更没有巷战的条件。
城区的兵力并不多,第60步兵团一营作为主要防守力量,A连和B连负责守卫考爱中学、贝琳达酒店和纳威利威利医院等处,将之作为坚固支撑点和防御核心;
C连负责在城区分散作战,依托各个仓库构建工事,牵制消耗;
从机场和丘陵防线撤回的部队在北郊待命,作为战术预备队,同时也是给他们休整的时间。
入城后,距离最近的即是贝琳达酒店,在这座酒店周围的房屋已经焚毁、倒塌殆尽,因此在废墟中的工事也更为明显。
没有建筑物的干扰,国防军的行动自然选择遵循着经典的战术——先剪除羽翼,再捣毁心脏。
陆战队官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首先向酒店东西两翼的美军外围阵地发起了钳形攻势,意图很明确:肃清这些支撑点,形成紧密的半包围圈。
“哒哒哒哒——”
“小心机枪!”
“迫击炮!”
密集的子弹从工事中射出,经验丰富的老兵一眼就看出了美军布置的重机枪方位,紧接着唤来了迫击炮。
连属机炮排下辖有三个迫击炮组,每组有组长一人和炮手二人,备一门60mm迫击炮。
组长携带步枪一支、望远镜一个、标杆三支及炮弹五发,主射手携带手枪一支及迫击炮底钣,副射手携带手枪一支及迫击炮炮管。
此外,两名射手双手则各提一个七发的弹药箱,总携行弹药数为33发。
在听到呼唤后,迫击炮组快步赶来,就像上紧了发条般动了起来。
班长放下五发弹药箱,取下了望远镜的护罩。
主射手则毫不犹豫地卸下肩上的迫击炮底钣,将座钩“哐”地一声狠狠砸在身旁相对平整的地面上,尖锐的驻锄瞬间插入泥土碎石,为火炮提供了坚实的基座。
几乎同时,副射手也放下了炮管和两脚架,他没有丝毫停顿,凭借干百次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熟练地将两脚架的球形方向机对准座钩上的卡槽,“咔哒”一声轻响,便完成了结合。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两三秒时间,一门60mm迫击炮就已部署完毕。
“距离一百一,方位110!”组长冒着横飞的子弹探头观察,迅速报出参数,声音短促而清晰。
“距离一百一!方位110!”主射手大声复诵,同时右手飞快地旋转炮架上的高低机和方向机旋钮,手指感受着齿轮细微的转动。
副射手则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弹药箱,取出一枚纺锤形的60mm高爆炮弹,熟练地拧掉保险帽,露出敏感的触发引信,双手稳稳地托住弹体,做好了装填准备。
“放!”组长确认瞄准无误,大吼一声。
副射手立刻将炮弹头朝下,精准地滑入炮口,随即下意识地微微偏头并半张开嘴,以减轻即将到来的巨大声响对耳膜的冲击。
“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