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笑一笑就行了。美国人这是头撞南墙,疼了,但没死心。他们家底厚,摔个跟头还能爬起来再撞。”
“现在要抓紧时间抢修工事,补充弹药,把伤员送下来。美国人的舰炮和飞机不是摆设,下一轮报复性轰炸马上就到。”
略微开了些玩笑,指挥部内的紧张气氛一扫而空,稍后,徐前希再次正色道。
军官们业神色一凛,立刻回到各自的岗位,电话声和传达命令的声音再次变得急促而严肃。
徐前希最后看了一眼地图上代表美军滩头阵地的那个狭小区域,补充了一句:“他们的大部队肯定要找个稳固的登陆点,明天他们大概要择一点猛攻,要做好准备。”
从美军的作战规模来看,兵力应当与预料中相差无几。
不过,再多一点也无所谓,美军今天的拙劣表现让徐前希信心倍增,更何况他们早就做了万全准备。
现在徐前希手头上的主要陆战力量有陆战一旅、二旅,这些专业的步兵部队加起来约有一万六千人,还有第22重榴弹炮营和第15野战防空炮兵营两支炮兵部队,以及第15中型战车营这支装甲部队。
除了这些,一些战舰被击沉以后,舰员们没有随舰队撤离,而是编成了武装水兵部队,总共也有三百多人。
另外还有随空军单位一同到来的地勤单位,空军第23勤务支队五百多人。
空军地勤和海军舰艇人员接受了紧急训练,并且发给武器装备——此前夺占考爱岛时缴获的美械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当然,水兵上岸倒还好说,但空军地勤就属于最后一批战斗人员了,不到最后是不必他们出动的。
岛上的防御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机场,考爱岛上的夏威夷机场距离海岸太近,完全在舰炮打击范围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勤和陆军及海军陆战队的工兵们在岛屿内部修建了几条应急跑道。
虽然还是能被战列舰的主炮打到,毕竟考爱岛也不大,战列舰绕一圈没多少地方打不到的,但多少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至于其他建筑倒是能简则简,能借则借,塔台是木头搭的,还借了农场主的一些房子做宿舍和仓库,其他的能用帐篷的就用帐篷,而如油库等重要建筑则完全是与旧机场共用的,反正后者修建的也很隐蔽。
除开机场,剩下的就是防线,美军碰上的是前沿阵地,建造的很草率,后面的才是正式防线。
其中仍在修建的第三道防线围绕着卡威基尼山南麓的指挥部,士兵们因地制宜的利用地形,将天然洞穴改为藏兵洞、隐蔽火力点。
所有暗堡和坚固支撑点都不允许独自存在,必须互为犄角,能够相互掩护,各自的射界均存在一定的重合范围、尽可能消除死角。
而那些坚固支撑点被冠名以“坚固”自然是有道理的——
陆战三旅工兵营使用钢板和工字钢对其进行强化,可以抵挡105㎜高爆弹的直接命中,还用钢板和杠杆原理制作了可以上下起落的活门,如果敌人逼近,便可关闭活门以防有手榴弹、爆破筒被丢进来......
为抵御威胁巨大的火焰喷射器,山洞入口都人工改成向上的斜坡,并且有两个连续拐弯,所有基于山洞改成的掩体原则上都开掘有备用出口和备用通风口。
而指挥部所在的洞窟本就巨大,国防军一共开设了五个主要出入口和两个备用出入口,全部经过改建以防止火焰喷射器。
工兵们还连夜开掘了三口水井,以确保水源供应。
目前这座指挥部尚未完工,通讯设备都还没有接入,因此徐前希目前还是在城区仓库指挥部指挥作战。
除了指挥部,野战医院也会一并进驻,在考爱县城区电影院缴获的一部完好的放映机也被安置进来,美中不足的是暂时只有一部电影的胶卷——放的是米老鼠。
岛上的国防军官兵干的正火热,洞穴里不必担心漏光,白天黑夜都能打灰,美国人的炸弹也炸不到头上。
但对于海边的美军士兵来说堪称刻骨铭心——
他们被指派来这儿反攻所谓的“美国领土”,白天的登陆行动死伤惨重,阵亡和伤重不治的官兵突破了三百人,负伤人数亦达千人之多。
尽管陆战一师经过了范德格里夫特的长时间调教,但实战上来,各方面的疏漏还是层出不穷,导致了不少本可避免的损失,物资输送困难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通讯更是一个大麻烦。
除了已经预料到的问题,还有一些之前没有关注到的,比如登陆时后勤和工程支援的重要性,美军显然十分缺乏布设船、浮桥、浮动码头、推土机、两栖履带车等装备。
到了晚上,国防军的持续炮击从未间断过,陆军的150mm重榴弹炮和陆战队的105mm轻榴弹炮混着120mm迫击炮,一整夜都在轮流开火,作为主力的榴弹炮通常是两门炮一组,对目标滩头实施一个小时的等速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