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玥连忙拉着四郎坐下,给他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
“我说什么来着?每天穿得跟个唱戏的似的,一点求职的诚意都没有?”
古子晖用筷子扒拉着碗里的肉,眼角瞥着对面的古子书,阴阳怪气:
“就这副打扮,哪家正经铺子敢要他?”
古子书端着碗的手微微颤抖,指节泛白,但他没有抬头,只是默默地喝着汤,仿佛没听见弟弟的嘲讽。
“子卫!有你这么说自家哥哥的吗!”
古母看不下去了,拉下脸,语气严厉。
“难道我说错了吗?”
古子晖梗着脖子,一脸不服气:
“找工作就该有个正经样,整天穿得跟个逛窑子的似的,谁家会要他?”
“啪!”
古母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呵斥:
“你给我闭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现在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在这儿窝里横!”
古子晖被母亲的怒火吓了一跳,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无从说起,只得悻悻地放下筷子,独自生闷气。
他也不是有意找四郎麻烦,这么久都没找到工作真是烦死了,心里憋屈,有气没地方撒。
子玥看着剑拔弩张的两人,心里一阵难受。她知道哥哥们在外面受了不少委屈,只能默默地给两人添着汤,希望这碗热汤能让他们消消气。
——
东宫。
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皇后在太子和清漪的陪伴下,气色好了许多。
这日,皇后突然想到一件事,连忙召来清漪。
“清漪,哀家有件事要你去办。”
“母后请吩咐。”清漪恭敬地垂手。
“你去卫府,把婉药接进宫来。”
皇后顿了顿,又补充道:
“哀家已经下旨,封她为良娣,让她即日入东宫。”
清漪领命而去,太子正在书房中独自习字。
“太子哥哥,母后宣宁姐姐进宫,封为良娣了。”
清漪轻快的嗓音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
太子写字的手一顿,笔尖在纸上晕开一团墨迹。
他猛地抬起头,眉头紧锁,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搁下笔,冷冷地看着清漪:
“所以,你是来给我送人的?”
“是啊,娘娘让我把人接来,”
清漪眨了眨眼,一脸无辜:
“太子哥哥,多个姐妹陪伴也是好事嘛。”
“好事?”
太子怒极反笑,声音里充满了嘲讽:
“我与她之间,你真不明白?”
“我当然明白,”
清漪摊了摊手,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可这是娘娘的懿旨,宁姐姐也愿意。再说,就算太子哥哥对宁姐姐无意,但念在旧情的份上,也不该让她孤苦无依啊。”
太子步步逼近,目光如炬,语气冰冷:
“你可还记得,上次她为何会出现在天师观附近?当时正值寒冬,野兽出没,寻常人根本不会靠近。”
他停顿片刻,目光更加锐利,
“她身为宁家小姐,不可能不知,却依旧独自前往,你不觉得可疑?”
“太子哥哥,您是说……”
清漪脸色微变,她立刻反驳道:
“您是说宁姐姐故意制造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