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愣,这才想起,汉代墓穴的布局较为分散。
除却东西耳室外,还有前室、中室、后室,地位尊贵的士大夫或者王公贵族,还会有数个祔葬室。
相较之下,明代墓在借鉴唐宋文化后,地宫格局大变样,成了以轴线堆成的宫殿式建筑群。
像耳室这种东西,已经归放于偏殿之中。
“三娘说的不错,这里应该是墓室的前殿,我们的运气不错,避开了‘自来石’。”
自来石我知道,是墓穴石门的顶门石柱,在南方摸金的那些元良口中,也管这玩意叫‘断龙石’,从里面合上后很难打开,除非像卸岭那些蛮子一样,用大量炸药暴力破开。
正说话呢,我听到一阵‘滋滋滋’的声音,扭头一看,发现竹竿那家伙,正在前殿右边的一块青石板上小解,一边撒还一边画图案,就跟个小孩子似得。
我有些无语。
“竹竿你就不能换个地方,三娘还在这里呢!”
“八爷,我这不是憋急了!”
竹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前殿没什么好看的,直接去中殿吧!”师父瞪了竹竿一眼,没再说话。
“八爷说得对,这次我打头阵!”
竹竿嘿嘿一笑,提着手电钻入了甬道里。
“师父,这竹竿未免也太积极了吧?”
看见竹竿钻进了甬道,我这才看向师父,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竹竿一路上都显得未免太热情了,哪怕是因为血蚂蟥受了伤,也仍旧坚持要下墓找东西。
如今,在下墓后更是嚷嚷着要打头阵。
这样的所作所为,我很难理解。
“小郎君有所不知,其实竹竿也不容易!”
三娘接过话茬,“竹竿祖籍是滨海人,他老爹年轻时染上了福寿膏,短短数年把家产挥霍一空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后来竹竿他爹病死了,但那些要债的却不肯放过他们,竹竿他娘只能带着竹竿四处躲藏,住桥洞子、住船上,从滨海逃到了关中……”
“圈内传闻,说竹竿是个穷瘪三,手脚不干净,加入卸岭被发现中饱私囊后,被卸岭除名,后来辗转当了坐地虎,这次也是他自告奋勇过来的……”
听三娘说完竹竿的成长经历后,我沉默了。
别人可能不懂这些,可我却能感同身受。
自打我离开湖河,去民权投奔我三姑的那一刻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便开始了。
若不是我运气好遇到了师父,我怕是在十几年前,就冻死饿死在了潼关外。
竹竿其实跟我是一类人,只不过我俩的目标有所区别。
我的目标是,要过上好的生活,要一步一步成为人上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
而竹竿却是因为穷怕了,才想着疯狂赚钱改变生活。
我深吸了口气,望着消失在甬道里的竹竿,在师父的催促声中,提着手电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