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路上,老太太神情恹恹的,也没跟崔娴说,惦记吃上那口带鱼。知道娴丫头,寻常给她买什么都舍得出去,何况那带鱼卖相不太好,她也瞧出来了。
或是有些累了,靠在轮椅上也不出声。
到了空闲地方,崔娴叫停银花,半蹲在轮椅旁:“奶奶,想吃带鱼是不是。”
“是想吃,但那个不好。”老太太心里明镜似的,可还是打不起来精神。
“成,您想吃,我想法子给您买几条新鲜带鱼去。”老小孩、小小孩,吃不到嘴的东西,难免惦记。
过年餐桌上,也得有条鱼,图个好寓意的。老太太想吃带鱼,她就去买带鱼。
听着崔娴这么说,老太太顿时眼睛晶亮。娴丫头跑腿,买鱼的钱她来出。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老太太的心情又好起来了。
崔娴调侃,怪不得他们俩能过到一起去呢,都是喜欢美食的。
不过对鱼,崔娴还真是一点都喜欢不起来,甚至因为小时候被鱼刺卡过喉咙的经历,让她对鱼有些天生的恐惧感。
所以能不吃,就尽量不吃。
一行人回到家之后,吃过午饭,崔娴就准备出行。正好看看,是否有机会能把阳光房里的水产业,给搞起来。
家禽啊、大型牲畜啊,她现在已经养的有模有样。要是把水产品也给养起来,就更齐全了。
胸口挂着个水壶,背着挎包,就出门了。其余的东西,在腰带里应有尽有。
下午一点,花了3.45元坐了前往津门的客车。一路晃晃悠悠,崔娴昏昏欲睡的。客车里的空气不新鲜,戴着口罩,才勉强能坚持下来。
到了津门,再花1.25元转车到海边北塘口县,已经是傍晚6点了。
一下车,就感觉到这边的温度,比京城要低上一些。人生地不熟的,还是晚上了,崔娴也不敢在外面多逗留。
先找了个旅社,5毛钱一个晚上,崔娴进去之后就她一个人,先把床铺占了。
再出来,顺着香味找到吃饭的地方。这边水产品比较丰富,当然要品尝一下。点了个清炒虾仁,老爆三,外加一碗米饭,一共花了2.9元加上3两全国粮票。
虾仁脆嫩爽口,咸淡调的非常好。不过米饭,跟崔娴做出来的相比,着实是差点意思。
折腾半天,崔娴把饭菜全部光盘。再回到旅社,房间依旧只有她一个人。
这就方便崔娴做任何事情了。把自己带来的被子、枕头和垫被、床单,都铺好了。都是自己的东西,用着比较放心。
洗漱之后,躺在床上,琢磨明天能带些什么水产品回去呢。
老太太想吃的带鱼,肯定不能少。不过那东西,想买活的着实是不容易。好在她有异能,入手的带鱼是新鲜的,带回去也一定是新鲜的。
就算是一路颠簸,也影响不了分毫。
至于其他的鱼类,崔娴对品种不是很了解。看看明天,河边能有什么收获。
睡觉之前,崔娴把门反锁好,用椅子抵在门口。一夜无人打扰,第二天早上起来,崔娴把东西收拾好,退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