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片刻,忽的想着,把鲈鱼放在暖水瓶里,时间长了氧气未必能供得上。
第一时间,取出来两个以前1亩地用的玻璃罩。现在反过来,就成了两个大鱼缸,把它们摆放在写字台上,底部固定好。
把两个暖水瓶的水,缓缓的倒入进来。暖水瓶里装了得有2000毫升的水,倒入盘子后水深在3公分左右。
相对于缩小的鱼儿,就像是养在3米深的鱼塘里。
淡水鱼缸里,养着209条鲈鱼,还有取水时带来的水草。水刚倒出来的时候,有些浑浊。不过很快泥沙就沉入到玻璃罩底部。
有些惊慌的鱼儿,重新观察新的生存环境,发现并没有威胁之后,又开始慢腾腾的游动。
意念探查一圈之后,这才收回来。肉眼再看,就是一缸平平无奇的水。
注意力再投放到海水鱼缸,这里面有许多海藻、海带和各类她不知道名字的小鱼苗。底部沙子很干净,还有些圆滑的鹅卵石。
海鱼暂时没有能吃的,但是海带等,过上一阵子就能收割一波。
以后在冒家沟这种远离海洋的地方,也能随时随地吃上海货,除了她谁还敢想?估摸有些社员,连海带是什么都不知道。
泥沙底部,肯定还有些贝类,等到再长大一些,就能看出来是什么了。
收回意识,坐在凳子上看着这两个鱼缸,越看越是喜欢。就算是不吃水产品,烦闷的时候看看它们,也是挺不错的。
把暖水瓶给回了档,崔娴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跟老太太打了个招呼,拎着2条鲈鱼和1条带鱼,过去李大爷家。承蒙李大爷对老太太的照顾,崔娴不在京城的时候,也不用过分担心老太太的处境。
天宝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在这个家庭成长。跟大院的人也都混熟了,看到崔娴的时候,直接就把她扑个满怀。
“吃糖。”天宝剥开个大白兔,就放到崔娴嘴边。
李大爷条件好,能抚养天宝,也能富养天宝。这孩子吃的、喝的、穿的,算是大院里最好的了。
老两口有个孩子,生活也能有个盼头。李大娘接了带鱼,也是高兴的紧。说天宝最喜欢吃带鱼了,但市场上买的都不如这个好。
“您喜欢就成。不耽误您功夫,我去王二爷、吕三爷家一趟。”从李大爷家出来,崔娴又送了同样的东西,到那二位爷家。
大院最后一家,是孙英这。刚进门,就觉察到氛围有些不对劲。
孙英看着好朋友拎着东西上门,勉强扯出来一点笑意。“今儿不留你在这说话了,改天找你去。”孙英满脸苦闷,钱钱钱,整天就绕不开这事儿了。
“成,你先忙着。”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崔娴一个外人,也不好插手。
东西还没送完,崔娴拎着两条鲈鱼外加一条带鱼,又去到居委会张主任家。年节的时候,上门的人不在少数,难得见个可心的,张主任也没推辞,把东西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