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娴在大队部,搜罗了许多报纸,现在全部交到纪梵铃的手中。让她仔仔细细阅读上面的内容,有关第一点的建议,绝对不能有任何马虎的地方。
报纸上,还有一份节目单,也是崔娴准备的。方便纪梵铃查看,其他大队安排的节目。
等筹备小组的人员全部敲定之后,尽快和组员研究、探讨,把最终的报告和整改方案拿出来,和小组所有人员的名单,一起送到崔娴这里。
崔娴会进行初步审核,没有问题之后,她会拿着过去大队部,跟干部们商量。
会客室里的三位,都认真听崔娴的安排。就连纪梵铃,都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她被崔娴委以重任,负责承上启下,这也是一份光荣。
饶茵曼也是很自觉,把自己想到的写在纸上,回去之后跟纪梵铃汇报。
能想到的工作,都安排好了之后,那三个人也没有其他的想法。崔娴把他们送出去之后,回到卧室里。
看他们三个人,很有积极性,崔娴也乐得当甩手掌柜。
纪梵铃肯定能当好这个副组长,日常事宜她能处理妥当。就算是有什么问题处理不妥当,还有崔娴这个组长把关、坐镇呢,出不了大乱子。
崔娴任命纪梵铃当副组长的事儿,被饶茵曼宣传的非常彻底。青年们现在有事儿,都直接到安置点去找纪梵铃。
作坊这边,来往的青年比较少,崔娴的时间也能用来烧陶等。
偶尔得空,站在窑顶上看安置点人来人往,饶茵曼忙里忙外的,积极性非常高。
崔娴也不在意,多几分和颜悦色给饶茵曼。要是能成功让她倒戈到自己阵营,让赵红妆成为光杆司令,崔娴更乐得。
想到赵红妆,这人在公社随时都能给黎副书记吹枕边风。不知道上次大队成绩垫底的功劳,是不是有赵红妆一份。
有与没有,下次到公社去,崔娴都要敲打一番。赵红妆这种人,有梯子就要上房的那种,万不能让她得了便宜。
崔娴在作坊里,乐得清净自在。有条不紊的安排自己手里头的工作。
日常琐碎的事情,有纪梵铃来安排、解决。但事关宣传队经费的问题,除了崔娴之外恐怕无人有能力想办法。
但这钱,肯定不能崔娴直接拿出来,她还得做老支书的工作。
三天后,纪梵铃再次上门,交上来一份具体的方案。
这几日副组长当的,让纪梵铃的气势又恢复到刚来插队时候的样子。高傲的很,眼高于顶,有几次跟崔娴也有发号施令的架势。
崔娴开玩笑般调侃几句,纪梵铃的态度顿时就端正过来。
具体方案做的很好,其中有三个重点项目:
一、十二个年轻女社员扭秧歌。
二、本地秦腔新词《修渠赞》。
三、变魔术。
尤其是第二个项目,与现在大搞水利设施的生产很应景,崔娴觉得很合适。
崔娴拿着方案,找到了老支书和大队长,讨论这个新方案的可实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