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成飞研究所的机场已经被重兵把守。
诸多荷枪实弹的龙国战士们将机场保护得水泄不通。
只有手持相关证件的人才能进入机场。
即便是三代机项目的参与研发人员,没有证件都不得入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128章首飞!三代机的愿景!(第2/2页)
能来到机场观看首飞的,除去徐帅和朱铁军,就只有三代机项目的高工们。
除此之外,方天为也被冯鉴真邀请过来。
或者说是方天为请求冯鉴真带他来看,方天为目前负责的是歼-7改型系列战机。
他也想看看三代机和二代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对此,冯鉴真自然没有意见,在所里,方天为也帮了他不少。
让他观看三代机的首飞,对冯鉴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
至于三代机项目的其他人在塔台负责发出指令,同时收集飞机的后台数据。
随着众人在高台落位,晨曦也随之穿透云层,洒在笔直的跑道上。
漆着黄色涂层的战斗机静卧在起飞线,机翼下的涡流发生器在微风中轻颤。
发动机喷口还残留着昨夜检修的油渍,却已蓄势待发。
驾驶舱内,试飞员戴着白色手套的手指拂过操纵杆,仪表盘上的指针微微跳动,每一个参数都经过了工程师们彻夜核对。
在冯鉴真在朱日和主导演习之前,三代机工作人员们就完成了对机体的全部检查和测试。
如静力与强度试验,发动机地面试车,航电与飞控联调等。
该有的标准一个不少!
此刻,高台上的众人望着跑道上蓄势待发的明黄色战机,眼中带着十足的热切。
方天为抬眼望去,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从外观上看,三代机和他主导的歼-7改型大小差不多。
但整体结构却是天差地别。
从他的视角看来,三代机采用的是近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放宽静稳定度设计和翼身融合技术。
鸭翼与三角翼配合,提高机动性和敏捷性,同时对大迎角飞行性能大大改善。
不得不说,他的眼光颇为老辣,一下就看出了三代机的气动布局和结构所带来的好处。
想着,方天为不由得将眼前的战机和歼-7在心中比较起来。
歼-7还在遵循的是老一套,是大后掠切尖三角形中单翼布局。
这种布局的好处非常明显。
在发动机推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布局能让战机能达到2马赫以上速度和超过2万米升限。
但坏处同样明显,这样的布局代表着其注定无法拥有更高的上限,亚音速巡航阻力大,超音速推力损失大。
同代战机这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面对下一代战机,这样的上限则注定着差距。
不过他心中还是带着几分憧憬。
或许在近身情况和低速情况下,歼-7能和三代机斗一斗。
另一边,徐帅和朱铁军目光同样放在不远处的战机上。
从他们非专业性的视角来看。
这架三代机的造型颇为大气磅礴,和龙国现有的战斗机完全不一样。
至于具体的性能,只能通过待会儿的试飞才能看出来。
而作为主导此次试飞的冯鉴真,此时手中拿着对讲机。
听着里边各部门的交流讯息,目光沉稳。
对于试飞流程,他心中已是了然于心。
只等着地勤人员做最后的检查,歼-10第一次飞行即将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