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14章他究竟是圣人,还是屠夫?(第2/2页)
【后世无数史学家,都试图解读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
【“功于谋国”,很好理解。木正居一生之功绩,彪炳史册,无人能及。】
【可“拙于谋身”,又作何解?】
【说他不知明哲保身?可他历经四朝而不倒,是名副其实的官场不倒翁。】
【说他不懂敛财?他拒绝封王,却对皇帝赏赐的豪宅美女来者不拒,一度被言官弹劾为“贪财好色”,连皇帝都亲自下场为他辩解。】
【说他不懂经营家族?可“木党”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权势滔天,连皇权都为之侧目。】
【这个“身”,究竟指的是什么?】
【这个看似无懈可击的“鬼相”,他一生最大的“笨拙”之处,到底是什么?】
【这个谜题,困扰了后世数百年,至今,仍是明史之中,最大的悬案之一。】
悬念,被高高抛起。
所有观看着天幕的人,也纷纷参与进来。
一个被后世尊为“圣人”,能与诸葛孔明并列的“鬼相”,他“拙于谋身”?
他为自己谋划的东西,竟然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他到底在图谋什么?
【而想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必须回到那个最根本的问题。】
【当我们翻开那厚重的史书,当我们看到木正居那一条条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功绩时,相信任何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产生一个巨大的疑惑——】
【他,真的只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圣人吗?】
这个问题,问得石破天惊!
也问得所有人心头一震!
是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个将权谋、心术、铁血、手腕运用到极致的“鬼相”,一个能让三代雄主都甘心托付江山的人,他真的可能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圣人吗?
不等众人细想,天幕的画面,便给出了它的答案
冰雪覆盖的北平城头,一个青衫文士,迎着漫天箭雨,冷静地指挥着军民,将一桶桶冷水泼上城墙。
他的脚下,是冻得发紫的尸体。他的脸上,溅满了温热的鲜血。
滔滔白沟河畔,他站在高坡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数十万大军在自己掘开的洪水中哀嚎、沉沦。
火光冲天的南京城外,他对着跪地请降的建文旧臣,只说了两个字。
“杀了。”
繁华的京师菜市口,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他端坐于监斩席之上,手中端着一杯热茶,仿佛在欣赏一场与自己无关的戏剧。
那一张张画面,那一个个冰冷的眼神,都与之前天幕所渲染的“圣人”形象,格格不入!
这哪里是圣人?
这分明是一个冷血到极致的魔鬼!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屠夫!
【你问我,为何如此冷血?】
一个冰冷的声音,刹那间响彻在所有人的耳边。
【他们看到我一声令下,数万将士命丧洪水。却没看到,若不如此,我大明将有数十万儿郎,埋骨他乡。】
【他们看到我谈笑间,屠尽建文旧臣。却没看到,若不以雷霆手段震慑宵小,这刚刚一统的天下,将再起多少烽烟?】
【他们骂我是屠夫,骂我是魔鬼。】
【可他们是否想过,若我不做这个屠夫,若我不当这个魔鬼,谁来为这天下,换一个朗朗乾坤?】
【圣人的名声,谁都想要。】
【可这肮脏的活,总得有人来干。】
【既然你们都不愿脏了手,那就……】
【放着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