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1/2页)
贡院深处,值房内。
江南道督学、院试主考官解熹正端坐案后。
他年约六旬,须发已见霜色。
但精神矍铄,目光锐利如鹰。
副主考、江南道按察司佥事(相当于江南道纪委三把手)陆渊则是陪坐在一旁。
按理说按察司佥事是不会作为考官的。
但陆渊是在当年连中五元,在殿试被点为榜眼,差一步就创下大六元奇迹的少年天才。
因此被破例安排进了此次院试。
书吏捧着试卷躬身入内。
“禀大人,甲组呈上‘上上优’策论卷一份,请大人亲阅。”
“上上优?”
解熹抬眸,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主持科考多年,深知下辖考官个个严谨。
非真正惊才绝艳者不敢轻易评此最高等第。
“呈上来。”
试卷被书吏恭敬地放在解熹面前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
解熹的目光落在卷面字迹上,瞳孔微微一缩。
“好字!”
他低赞一声以指虚点。
“仅凭这笔字,便当得起才俊二字!”
随即。
他看到了那振聋发聩的开篇八字——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嗯?”
解熹眉头一挑。
身体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
“筷子浮起,人头落地……”
他凝神细读下去。
越看,神色越是凝重,眼睛也越发明亮。
看到文章痛陈吏治之弊。
看完文章,解熹猛地一拍桌案!
“好!”
“好一个振聋发聩之论!好一份赤子忧民之心!痛快!当浮一大白!”
他激动地看向身旁同样被文中气象所慑的陆渊:
“云生(陆渊的字),此子策论非但文采斐然。”
“更难得的是这份见识,此卷见识之深,格局之大,论述之精,已远超寻常院试水准。”
“便是放在会试殿试的考场上亦不落俗,比之许多尸位素餐的官员奏折更显言之有物,更具可行之策!”
陆渊也已经看得心潮澎湃,深以为然:
“解公慧眼,此份策论属实出色。”
“不过也是这名考生运气好,赶上了解公。”
“不然遇上一些擅于攀附钻研的虫豸,说不定会觉得自己被这名学子暗讽,怒而批个劣等。”
听完陆渊的话,解熹不再犹豫,取过朱笔饱蘸浓墨。
在卷首那“上上优”三字旁。
再次郑重写下力透纸背的三个朱砂大字——
“上上优”!
一锤定音!
他放下笔,看着这份糊着名、不知出自何人之手的试卷。
眼中充满了激赏与期待。
“五日后放榜,老夫倒要看看能写出如此策论的少年英才,究竟是何等人物!”
......
傍晚,青帷马车平稳地驶入天临府高大的城门。
碾过青石板铺就的长街。
车内。
苏婉晴和阿音已经依靠着沉沉睡去。
秦明月看着窗外的街景,忽然轻声开口:
“顾铭。”
顾铭转过头:
“嗯?”
秦明月看着他。
清冷的眸子在渐浓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明亮。
她微微扬起下颌:
“三日后就放榜了。”
“这次我发挥比平日还好,你这次,怕是要在我下面了。”
顾铭迎着她的目光没有半分退缩。
他微微一笑,笑容笃定:
“好,那我们就看看。”
“到底鹿死谁手。”
贡院,改完顾铭的策论后,解熹又批了两份上优一份下劣。
看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
解熹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老夫准备稍歇片刻,不服老不行啊。”
院试批改试卷期间,整个贡院都完全封闭。
所以解熹也只能在这公房稍歇。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筋骨。
走向值房角落那张简陋的窄榻。
正准备和衣躺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78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