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即将开始,参会人员陆续入场。
林窈看到她之前在市发改委工作时的直接领导,李处长。
李处长也看到了她,微笑着点头示意,然后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熟悉的、她家里同款的保温杯。
“小林,”李处长将杯子轻轻放在她面前的桌上,压低声音笑道,“来的路上碰见陈秘书,他特意拜托我,一定要把这个带给你。”
林窈看着那个保温杯,心头猛地一暖,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0章暖心保温杯(第2/2页)
她连忙接过,低声道谢:“谢谢李处长!”
“不客气。”李处长笑了笑,回到自己的座位。
林窈立刻拿出手机,给周砚深发消息:【收到保温杯了!我的心,比杯子里的水还暖!】
那边很快回复:【调皮。累了就休息下,神经别绷太紧。】
林窈嘴角弯弯:【好哒,爱你哦。】
周砚深:【我也爱你。】
此时,参会人员全部到齐,会议正式开始。
党副市长坐在主位,没有任何寒暄,开门见山,声音清晰有力:
“好,人都齐了,我们开始。今天开个短会,就集中研究一件事:社科院在‘数据要素’政策模拟中发现了一个新情况,可能对政策效果产生一些影响。
今天把相关部门的同志都请来,就是大家一起会会诊,研判一下这个问题到底有多大,看看我们该怎么办。下面,先请社科院的同志汇报一下情况。”
刘所长沉稳起身,走到投影前。
他在严格控制的15分钟内,将“发现了什么(抑制平台期和潜在挤出效应)、为什么重要(触及政策与企业响应脱节的核心)、意味着什么(原有政策需优化调整)”以及团队初步构想的“缓冲机制+精准滴灌”解决方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进行了阐述。
汇报完毕,党副市长微微颔首,目光扫向与会各部门负责人,开始了“集体会诊”环节:
“发改委,你们从全市宏观规划和项目布局角度看,这个问题如果属实,影响面大不大?会不会干扰我们整体的产业升级步伐?”
发改委主任沉吟片刻,开口:“从全局看,这个发现提醒很及时。它可能不会立刻颠覆大盘,但若放任不管,确实会拖慢我们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培育的效率,尤其是在激发中小企业活力方面,需要高度重视。”
“经信委,”党副市长转向下一个,“你们跟企业联系最紧密,一线感知最灵敏。以你们的经验看,企业在面对新政策时,真会遇到这种‘消化不了’的情况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
经信委负责人立刻接话:“副市长,这个问题非常现实!我们下去调研,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传统领域的,普遍反映‘政策看得懂,但操作起来无从下手’,内部调整确实需要时间和成本。
社科院这个‘消化周期’的提法,很接地气!企业反应嘛,可能就是‘望政策兴叹’,或者简单套用,效果打折扣。”
“财政局,”党副市长又点名,“从资金绩效和投入产出的角度看,你们有什么意见?如果确实存在资源暂时性错配或浪费的风险,我们该怎么从预算和支出结构上提前规避?”
财政局局长推了推眼镜,语气谨慎:“我们关注资金效益。如果政策效果因企业‘消化不良’而打折,就意味着财政投入没有实现最优产出。我们支持对政策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避免‘撒胡椒面’和后续的‘补救式’投入。”
整个过程,如同对社科院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场多维度、高强度的“压力测试”。
林窈和小组成员们凝神静听,随时准备着补充和回应。
老秦在数据追问时给出了坚实回应,陈教授用通俗语言解释了模型合理性,老王和老李则结合产业案例进行了生动阐释。
林窈则在一位专家提到政策传导时,适时补充了一个调研中听到的企业家原话,让问题显得更加真实可感。
党副市长认真听取各方意见,不时点头。
最后,他环视全场,做了总结,声音洪亮且充满决断力:
“好!今天这个会开得好!社科院发现的这个问题,非常及时,很有价值!这才是我们做深入政策研究、搞精细模拟预测的意义所在!不能光报喜不报忧!”
他看向刘所长和林窈等人,目光中带着赞许和更高的期望:“这说明你们的工作做到了深处,摸到了真问题。接下来,任务更重!请社科院牵头,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就在你们初步思路的基础上,深化、细化、具体化!我要的不是一个仅仅指出‘有问题’的报告,而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升级版方案和实操路径!”
他斩钉截铁地下达指令:“给你们一周时间,拿出一份更深入的方案,核心就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和代价,把这个已经预见到的风险化解掉,甚至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变成我们政策创新的一个新优势、新亮点!方案出来我们再议!散会!”
会议结束,林窈和小组成员们相互对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巨大的振奋和强烈的使命感。
林窈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那个温暖的保温杯,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