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7章 狠人孙传庭!(1 / 2)

第一卷第27章狠人孙传庭!(第1/2页)

朝堂连日休沐。

京城,却血流成河。

寒风呼啸,卷着血腥气在街巷间盘旋,浓得几乎凝成雾。

可诡异的是,百姓并未惶恐。

相反,他们纷纷换上新衣,成群结队走上街头,神情轻松,谈笑如常。

原因极其简单,那些被斩首之人,全都有其取死之道。

在每一次行刑之前,崇祯命人将罪状白纸黑字张贴城门,细述前因后果。

百姓读罢,无不拍手称快。

随之而来的是米价回落,布价下跌。

“看到了没?早说了,米贵、布贵,全是这些狗官、勋贵在作祟!”

“杀得好!全都该杀!”

街头巷尾,笑声和议论此起彼伏。

自大明开国以来,百姓第一次真切地感到,自己被皇帝重视。

这一刻,他们腰杆挺得笔直,目光里透出久违的光亮。

……

而在千里之外,老臣袁可立坐在自家农舍里,听着风声叹息。

他早已对大明朝堂心灰意冷。

对那位年少天子也不报任何期望。

哪怕圣旨三次下到家门口,他也懒得理会。

“我就抗旨不遵,看那狗太监能奈我何。”

可当告榜传来,当他听说皇帝亲自向百姓鞠躬致谢;

当他听说勋贵尽灭、秀才特权废除,京营叛乱被平。

这一刻,这位老臣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沉寂多年的眼眸,忽然重新亮了。

“进京……进京!”

他颤抖着吩咐,“现在就走!”

……

御书房内灯火摇曳,一名面带儒雅之气的青年正立于殿前。

他,就是孙传庭。

此刻的他略有局促,却更困惑。

他不懂,陛下为何召他。

更不懂,为何自入殿后,皇帝就这样静静地盯着他。

崇祯望着眼前的孙传庭,心中百感交集,几乎掀起惊涛骇浪。

后世史家称他为明末定海神针,其地位之重,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孙承宗。

若传庭不死,大明未必亡,这种说法在后世广为流传。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位横扫乱世的名将,竟出身文官,被后人尊称儒将。

他到底有多强?

论统筹与调度,不在孙承宗之下;

论身先士卒、骁勇善战,反胜曹文诏半筹。

凭借就地募兵所组之军,竟能与坐拥千余关宁铁骑的曹文诏旗鼓相当。

初代闯王高迎祥,便是败于他手,被活捉后押送进京斩首。

自此才有了二代闯王李自成的崛起。

然而,孙传庭的死,和曹文诏一样,让人扼腕叹息。

到了崇祯晚年,朝廷的腐朽已深入骨髓。

孙传庭在前线孤军奋战,京师却只下了一道冷冰冰的命令,“括民财以充军资”。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没钱了。

你抢陕西百姓的财务当军资吧。

可那时的陕西,早已民不聊生,饥荒四起。

即便如此,仍有百姓一心向朝廷,不肯随叛军作乱。

可这一道括民财的圣旨,彻底摧毁了他们最后的忠心。

饥民与官军成敌,叛军之势再不可遏。

上天似乎也放弃了这片苦难之地。

春夏之交,久旱无雨。

入冬之际,寒雨如刀。

粮尽兵疲,战士们在冰雨中啃着涩得难以下咽的生柿子,非战减员蔓延全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卷第27章狠人孙传庭!(第2/2页)

更要命的是,京师催战不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