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十一章末路狂奔的国贼(第2/2页)
越靠近长安,空气中弥漫的那种属于末日的、疯狂而绝望的气息就越发浓重,几乎凝成了实质。道路两旁,不时可见被西凉军抛弃或因伤重无法跟随队伍而倒毙的士兵,他们眼神空洞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身体正在慢慢变冷;偶尔还能看到一些被焚毁的粮车残骸,焦黑的木料和散落一地的、被烧焦的谷物,无声地揭示着李郭联军内部日益严重的混乱和已然濒临崩溃的补给线。
这一日,大军行进至霸陵以东约二十里处,选择了一处依山傍水、易守难攻之地,开始扎下规模庞大的营盘。工程营和辅兵们动作娴熟,效率极高,很快,一座座营帐如同雨后蘑菇般拔地而起,连绵数里,蔚为壮观。
营盘之外,壕沟被挖掘得既深且宽,底部甚至还插上了削尖的木桩;坚固的栅栏紧密相连,构成了第一道物理防线;高高的哨塔之上,目光锐利的哨兵如同鹰隼般扫视着四周旷野。
整个豫州军大营,展现出一派森严整肃、杀气内敛的凛然气象。这与远处地平线上,那片隐约可见、人喊马嘶、显得混乱不堪、喧嚣浮躁的西凉军营地,形成了无比鲜明对比。
中军大帐内,牛油巨烛燃烧得噼啪作响,将帐内照得亮如白昼。刘湛召集了所有核心文武,举行战前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徐晃、周仓、沈弥等一众剽悍将领,人人甲胄在身,按刀肃立,悉数在列,脸上充满了对战斗的渴望与必胜的信心。谋士郭嘉、贾诩则分坐于刘湛两侧下首,一个摇着羽扇,眼神灵动,一个静坐如山,目光深邃。帐内气氛严肃而热烈,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与兴奋感在空气中无声地流淌、碰撞。
“诸位!”刘湛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沙盘前,声音铿锵有力,如同金铁交鸣,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长安,已近在眼前!李傕、郭汜这两个害国殃民、恶贯满盈的国贼,他们的末日,已经到了!”他目光如电,扫过帐内每一张面孔,“然则,俗语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最后一战,关乎陛下安危,关乎长安存亡,更关乎我等能否顺利克定关中,占据大义名分!故此,我等需以雷霆万钧之势,狮子搏兔之力,一举彻底击溃其残部,力求速战速决,尽快解救陛下于危难之中,早日安定长安秩序,恢复朝廷威严!”
“主公放心!末将愿为先锋,第一个冲进敌阵,定斩李傕、郭汜二贼的狗头,献于麾下!”性如烈火的周仓第一个按捺不住,猛地踏前一步,声若洪钟地嚷嚷起来,一边说一边用力摩拳擦掌,仿佛敌人就在眼前。
沉稳持重的徐晃则抱拳道,语气更为审慎:“主公,观当前敌军态势,其军心涣散,士气低落,已至极限。末将以为,可先派遣数支精锐轻骑,不分昼夜,持续袭扰其后方粮道、水源及营地,进一步疲其军心,扰其部署,待其更加混乱疲惫之际,我再以主力正面压上,一鼓作气,可收全功。”
众将闻言,纷纷热血上涌,争相请战,帐内一时充满了高昂的战意和必胜的信念。
郭嘉轻轻摇动着手中那柄似乎永远不离身的羽扇,脸上带着智珠在握的笑容,开口道:“诸位将军求战心切,勇猛可嘉,真乃我军之福!不过嘛,打李傕、郭汜这群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乌合之众,也得讲究个策略,力求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战果。”他走到沙盘前,用羽扇指向代表李郭联军的位置,“嘉以为,李傕、郭汜如今勉强凑在一起,实乃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我军正好可利用此点。可派一军,譬如徐公明所部,在正面大张旗鼓,列阵佯攻,吸引其主力注意力,营造决战假象。同时,”他羽扇猛地向两军结合部虚划一下,“再遣一支真正的精锐,譬如沈弥所辖的部分横江营,再配以精锐骑兵,抓住战机,直插其两军结合部!此处防备必然最为薄弱,且因其彼此猜忌,呼应不及,乃是最佳突破口!一旦从此处成功突入,撕开缺口,李傕、郭汜二人必疑神疑鬼,互相指责,甚至极有可能因恐惧和猜忌而再次爆发内讧!届时,敌军不战自溃矣!”
贾诩在一旁静静听着,此时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并补充道:“奉孝此策,正合兵法要义,攻其薄弱,乱其心智。此外,老夫以为,在军事打击之间时,攻心之计亦不可废。可多派嗓门洪亮、熟悉关中口音的哨骑,逼近敌营散播消息,或于阵前大声喊话,声明我军只诛首恶李傕、郭汜二人,其余胁从士卒,无论官职高低,只要放下兵器,一概不予追究,投降者免死,愿归家者发放路费。西凉军卒多为生存所迫,或是被裹挟从贼,若知其有生路可寻,负隅顽抗之心必然大减,甚至可能阵前倒戈。”
刘湛综合了众将的请战激情与两位顶尖谋士的缜密筹划,心中已是豁然开朗,成竹在胸。他迅速做出了最终决策,下达了明确的作战指令:以徐晃率领最为精锐的重装步卒为主力,在正面宽阔地域列开阵势,擂鼓呐喊,施加强大的心理和军事压力;以沈弥统领其麾下最为悍勇、纪律最为严明的横江营兵士,配属部分机动力强的精锐骑兵,作为决定胜负的奇兵,密切关注战场态势,伺机猛攻敌军结合部,力求一举撕裂其防线;周仓所部则负责保护大军两翼安全,并警戒后方,防止任何意外发生;同时,立刻从各营挑选出数百名声音洪亮、胆大心细的士兵,由熟悉关中风土人情的军官带领,准备在总攻发起前后,于阵前反复高声喊话,进行劝降攻心。
计议已定,众将轰然应诺,脸上带着兴奋与肃杀交织的神情,纷纷躬身领命,大步流星地退出大帐,各自返回本部营地,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和准备。
刘湛信步走出略显闷热的中军大帐,一股带着凉意的夜风瞬间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为之一振。夜幕早已彻底降临,笼罩了整个关中平原。今夜的天空,难得的晴朗,星汉灿烂,银河如练,无数星辰冰冷地闪烁着,洒下清辉,却丝毫照不尽这片古老土地上正在上演的苦难、杀戮与权谋。
远处,西凉联军那一片混乱的营地中,隐约传来的、如同濒死野兽般的不安喧嚣与骚动,与自家大营这边那种引而不发、肃然有序、充满了杀伐之气的寂静,形成了极其鲜明的、令人心悸的对比。
刘湛知道,决定关中最终归属,也将深刻影响未来天下格局的最后一战,即将在这黎明之后,轰轰烈烈地展开。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泥土和青草气息的清凉空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西方——长安城所在的方向。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这沉沉的夜色,看到了那座饱经战火摧残、承载了无数荣耀与悲怆的千年帝都,看到了在乱军之中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年轻皇帝刘协。一种宏大的、属于历史的沉重使命感,与个人那蓬勃燃烧、欲要匡扶天下、建立不世功业的雄心,此刻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如同汹涌的暗流,在他胸中激荡澎湃,让他心潮难以平静。
“奉孝,文和,”他并未回头,轻声对默默跟在他身后的两位最重要的谋士说道,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此战之后,扫清国贼,迎还陛下,这纷扰破碎的天下,或许……当能迎来一番新的气象了。”
郭嘉闻言,嘻嘻一笑,依旧是那副玩世不恭的口吻,但眼神却异常明亮:“那是自然!主公您擎着这面‘勤王保驾’最正的王旗,咱们这帮跟着您鞍前马后的老兄弟,怎么着,也得混个青史留名、光耀门楣的从龙之功嘛!到时候,文和先生说不定还能混个三公之位,我呢,要求不高,有个清闲富贵,美酒管够就成!”
贾诩则依旧是那副仿佛万事不萦于怀的古井无波表情,只是拢了拢被夜风吹动的衣袖,望着远处敌营的隐约火光,淡淡地说了一句,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明日之战,关键只在于两个字:快,与狠。雷霆一击,务必摧枯拉朽,不可给二贼任何喘息、重组乃至再次逃窜之机。迟则生变。”
夜色,在双方数十万大军的对峙中,显得愈发深沉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