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壮从副驾驶座下方拿出一个黑色布袋,拉开拉链。
口袋里面装着几块大小不一的木头疙瘩,还有一套精致的雕刻工具。
打开车内的柔和灯光,雕刻刀刃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银光。
雕刻对牛大壮来说,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兴趣爱好。
最关键的是,雕刻能让牛大壮平心静气,竟然也能让他巩固修为。
一块普通的木头疙瘩,在他手中经过一番打磨、雕琢,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物件。
这种创造的快乐,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
而且他知道,学好雕刻不仅能陶冶情操。
未来还能开发“桃源系列”的文创产品,挣更多的钱。
倘若自己挣到更多钱,就能让桃源村的村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只要一有空,牛大壮就会习惯性地拿出木头和工具,琢磨雕刻技巧。
以前他最擅长的是雕刻鸡蛋,将一块圆形木头,雕成和真鸡蛋一模一样的形状。
纹理、色泽都力求逼真,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但现在,他的目标更高了,蔡明珠让他雕刻“剥了一半外壳的卤鸡蛋”。
这个任务的难度,比雕刻普通鸡蛋大了不止一个档次。
首先,卤鸡蛋的外壳是浅褐色,带着细微的纹路。
而内部的蛋白是淡黄色,蛋黄则是深黄色。
三种颜色需要用同一块木头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精准控制雕刻时的力度和角度。
通过木头的纹理和打磨程度来区分颜色;
其次,“剥了一半外壳”的形态非常不规则。
有的地方外壳翘起,有的地方露出蛋白。
甚至还有细微的蛋壳碎屑粘在蛋白上。
这需要极强的观察力和耐心,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
稍有不慎,整个作品就会毁于一旦。
蔡明珠之前曾给牛大壮展示过自己的成品。
那枚“剥了一半的卤鸡蛋”,外壳的褶皱、蛋白的细腻、蛋黄的油润。
都和真的卤鸡蛋一模一样,甚至还能看到蛋壳与蛋白之间的细微空隙。
仿佛轻轻一碰,蛋壳就会掉下来。
那精湛的技艺,让牛大壮深深折服。
也让他下定决心,要以蔡明珠为标杆,尽快达到她的水平。
牛大壮拿起一块质地细腻的黄杨木,先用砂纸轻轻打磨。
将木头表面的毛刺磨平,使其变得光滑圆润。
然后他拿出一支铅笔,在木头上勾勒出卤鸡蛋的大致轮廓。
一半是完整的蛋壳,另一半露出蛋白和部分蛋黄,线条流畅而自然。
接着,他拿起一把小号雕刻刀,小心翼翼地沿着线条刻画起来。
刀刃在木头上游走,木屑像细小的雪花,纷纷落在事先铺好的纸巾上。
牛大壮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木头和雕刻刀。
时而轻轻削刻,细化蛋壳的纹路;
时而翻转木头,调整雕刻的角度;
时而停下动作,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
时间在雕刻的时光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