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旧友新职叙前缘,蒙学鼎革塑未来(第1/2页)
春节的喜庆气氛如同梁山上空尚未散尽的炊烟,依旧袅袅萦绕,但山寨庞大的机器已然随着假期的结束,重新高效地运转起来。各营恢复了操练,工坊传出了熟悉的敲打声,商队的驼铃再次回荡在通往四方的道路上。
这一日,王伦将身体已大致康复的戴宗唤至聚义厅偏室。
“戴院长,如今身体可大好了?”王伦关切地问道。
戴宗连忙躬身:“劳哥哥挂念,戴宗已无大碍,随时可为山寨效力!”他精神矍铄,显然对重获新生并能在梁山立足充满期待。
王伦点点头,正色道:“如此甚好。我意,任命你为谛听营指挥使,辅助朱贵兄弟,总管山寨情报搜集、传递之事。你昔日任职江州,于官场民间皆有门路,更兼……嗯,”王伦说到这里,语气略带一丝好奇,笑问道:“江湖盛传院长有‘甲马’神行之法,能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若真有此术,于我‘谛听营’而言,无异于如虎添翼啊!”
戴宗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几分尴尬之色,讪讪地挠了挠头,苦笑道:“哥哥莫要取笑。那‘甲马’之说,不过是……不过是早年为了行走江湖方便,故弄玄虚,唬人的玩意儿。哪里真有什么神行法术?无非是戴宗天生脚力比常人好些,耐力也足些,加之懂得些调息奔走之法,故而能比寻常信差跑得更快、更久些罢了。日行数百里或有可能,这日行千里……实是夸大其词,当不得真。”
王伦听了,非但没有失望,反而哈哈大笑:“原来如此!不过,即便没有甲马,院长这身超凡的脚力与耐力,亦是万中无一的天赋,正合‘谛听营’之用!日后情报传递,便有劳院长多费心了!”
戴宗见王伦毫不介怀,反而更加看重他的实际能力,心中感动,肃然领命:“戴宗必竭尽所能,不负哥哥重托!”
安排妥当戴宗职位,王伦想起一事,便道:“院长且随我去一趟扈家庄,探望一位故人。”
二人轻装简从,策马下山。戴宗心中疑惑,不知王伦要去扈家庄见谁。行至半途,路过一处新建的、规模不小的院落,但闻里面传来阵阵稚嫩的读书声。院门匾额上书“梁山蒙学堂”五个大字。
王伦勒住马,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哦?这便是安置流民孩童的学堂,走,进去看看。”
守门的庄客见是寨主亲至,连忙行礼放行。二人步入庭院,只见几间宽敞明亮的教舍内,坐满了年龄不一的孩童,大多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一位老学究模样的先生,正手持戒尺,领着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诵读: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孩子们的声音清脆而整齐,小脸上满是专注。窗外温暖的阳光照进来,映着他们求知的眼神,显得格外安宁而充满希望。
戴宗看着这景象,不禁赞叹:“哥哥仁德,这些流离失所的孩子,竟能在梁山读书识字,实乃再生之德!”
然而,王伦脸上的笑容却渐渐敛去,眉头微蹙。他静静地听了一会儿,又走到另一间稍大些的教室窗外,只听里面正在讲解《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先生引经据典,说的多是忠君爱国、恪守礼法那一套。
王伦摇了摇头,转身对戴宗低声道:“走吧。”
离开学堂,重新上马,王伦一路沉默,若有所思。戴宗察言观色,不敢多问。
抵达扈家庄,来到吴用静养的院落。吴用的伤势早已痊愈,但王伦并未强迫他参与山寨具体事务,只让他在此静读休养。听闻王伦到来,吴用忙迎出屋外。